子虚乌有

【词语】子虚乌有

【拼音】zǐ xū wū yǒu 
【注音】ㄗㄧˇ ㄒㄩ ㄨ ㄧㄡˇ
【近义】海市蜃楼 化为乌有 一纸空文 荒诞不经 捕风捉影 空穴来风 无中生有 
【反义】铁证如山 千真万确 



词语解释

  1.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国语词典

    1. 子虚,参见「子虚」条。乌有,参见「乌有」条。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故以子虚乌有表示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
      1. 《汉书.一○○.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2.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网络解释

    1. 子虚乌有
      1. 子虚乌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zǐ xū wū yǒu,意思是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为楚称:设为楚使称赞楚地富有之美的话。为齐难:设为齐人提出的诘难。后因称假设的、非实有的为“子虚”或“子虚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