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

【词语】谏官

【拼音】jiàn guān 
【注音】ㄐㄧㄢ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1. [imperial censors]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1. 鲁公为谏官。——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国语词典

  1.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网络解释

    1. 谏官
      1.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2.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3.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4.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5.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6.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