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少女”杨晓霞痊愈出院


在29年前的今天,1995年9月20日(农历1995年8月26日),“怪病少女”杨晓霞痊愈出院。

“怪病少女”的杨晓霞

1994年12月,山东临南镇小王家村的杨晓霞因右手患了肢体溃烂症住进北京军区总医院。由于难以抑制的溃烂感染,加之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杨晓霞很快引起首都及家乡各方强烈关注。在全社会的资助下,杨晓霞获得社会捐助87万元人民币,不仅顺利支付了42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还治愈了疑症,高高兴兴回到离别一年的学校。

1995年9月20日,一度曾牵动首都百万人心的山东小姑娘杨晓霞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首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不久前已经痊愈。目前她被转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那里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安装调试假手。她学会了游泳,身体也长高长胖了。

据悉,有关专家已确认杨晓霞肌肉溃烂坏死的原因是“多种细菌协同性坏疽”。8个月来,首都微生物界的专家们对其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及细菌抗药性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日前公布了已经鉴定出的12种致病细菌,其中的8种在人体发生感染临床上极为罕见。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有3种细菌经鉴定后至今难以确定分类名称,有待进一步探索。

杨晓霞出院返校后,社会各界仍时刻牵挂着她。山东小鸭集团不但资助她读初中、念高中的一切学杂费,而且承诺提供她考入大学后的学费。“我要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杨晓霞如是说。

好好活着,要让所有关心过自己的人感到欣慰,要让更多需要资助的人同享爱的奉献———经历了大悲大喜的杨晓霞始终这么想。

延伸阅读:杨晓霞,你现在好吗?

延伸阅读:杨晓霞,你现在好吗?

1995年2月10日,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右一)带领医学专家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查看杨晓霞(左一)的病情。

前言

18年前的今天(正月初五)的晚上6点30分,,万家灯火,爆竹连天。正当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地团聚在一起端起碗碟品尝“破五”饺子的时候,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播出的一则题为《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二科全力救治患病女孩》的新闻,紧紧揪住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

一个名叫杨晓霞的山东农家小姑娘因患一种莫名其妙的“怪病”,从右手到小臂,溃烂不断蔓延。几经辗转最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不但得到积极的治疗,医护人员还踊跃为她捐款。这个“怪病女孩”的不幸遭遇和解放军热心助人的事迹,在1995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而持久的关注。70多家新闻媒体对杨晓霞的病情相继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牵动千万人心的救助活动。大家纷纷为这个农家女孩解囊相助,自发掀起了一场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献爱心热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外陆续为杨晓霞捐款达87万多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当时个人收到社会捐助的最高纪录。

岁月无情人有意,18年前社会各界的救助和新闻媒体的报道,改变了杨晓霞一生的人生轨迹。当年这个病魔缠身的小女孩在党和政府,在人民解放军和众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已长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杨晓霞,你现在好吗?

您还记得杨晓霞吗?1994年夏天,这个山东临邑年仅12岁的杨晓霞发现右手拇指上有个“小黑点”,很痛,以为是扎了个刺。她在当地小诊所把那个“小黑点”挑了,结果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伤口开始溃烂,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右手到小臂,溃烂不断蔓延,甚至发展到了左手。在山东,看了多家医院,都没能遏制这种 “怪病”的发展,不得已的父母陪伴她进京求救。

几经辗转的杨晓霞最终被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医生不得不截掉她的右前端小臂,左手也只剩三个手指,但创面仍溃烂不止。1995年春节期间,这个“怪病女孩”的不幸遭遇和解放军热心助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持久的关注。70多家新闻媒体140多位记者先后来到医院对杨晓霞的病情相继进行了报道,并向国内外发出求援的信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迅速引发了一场牵动国内外千万人心的救助活动。

北京军区总医院专门成立了杨晓霞救治小组,国家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首都医学界27所军地医院、科研所、医学情报所的70多位中西医知名专家为其进行了10多次集体大会诊。

1995年夏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组织医技人员联合攻关,准备为截肢后的杨晓霞研制假肢。

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京内外与其素不相识人们都焦虑牵挂着她的病情,大家纷纷为这个农家女孩解囊相助,自发掀起了一场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献爱心热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陆续为杨晓霞捐款达87万多元,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个人收到社会捐助的最高纪录。

经医学专家们联手攻关,杨晓霞的病因最终被确定为“多种细菌协同性坏疽”。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等八所医院、科研所协作攻关,在杨晓霞肌体组织标本中,检测出有12种病菌,其中有8种在人体上很少见到;有两种单独存在时没有毒性,而合在一起时,毒性则成倍增长;有3种在国际细菌学分类手册上,找不到名称和位置。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专家准备为截肢后的杨晓霞研制假肢。

通过缜密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医学专家们终于扼制住了这种中外罕见的疾病,使杨晓霞转危为安。痊愈后的杨晓霞在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并安装上假肢后,于当年10月底康复返乡。

知恩图报的杨晓霞将剩余的45万多元的捐款全部转赠给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设立了“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她说:“这笔钱来自于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杨晓霞从此成为国内外引人瞩目的新闻公众人物。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所所长曹学军(右一)和技术人员指导杨晓霞使用新装配的假肢。

杨晓霞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右前臂假肢轻松地拿起了水杯。

2005年夏,曾经让千万热心人牵肠挂肚的杨晓霞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她留在了曾给予她第二次生命的北京。

“女大十八变”。18年前病魔缠身的杨晓霞在众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如今已长成一位心中充满阳光,开朗自信,不断进取,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目前,杨晓霞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研究所从事假肢与矫形器设计与安装的咨询服务工作。她立志投身于残疾人康复事业,表示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患者们在咨询时,对右臂也佩带着假肢热情开朗的杨晓霞,自然也多了一分亲近和信任感。也许是同病相怜,杨晓霞与患者交流显得也更贴心,更周到。

杨晓霞在指导装配假肢后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杨小霞常常把截肢患者的具体要求详细转达给制作假肢的同事,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杨小霞在为一位患者检查假肢佩戴情况。

业余时间,杨晓霞喜欢静静地看书

2月19日,我们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采访时,看见了正在为患者解答安装假肢问题的杨晓霞。眼前这个阳光、开朗、热情的白衣天使,让记者很难与18年前那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小姑娘联系在一起。

目前,杨晓霞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工程研究所的一名员工,从事假肢与矫形器设计及安装的咨询服务工作。她努力钻研假肢设计、制作知识,通过自己的体验帮助更多患者了解、佩戴和维护假肢。

发生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这场爱心救助活动,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永久回忆,为社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业余时间,杨晓霞做饭炒菜也是“行家里手”

杨晓霞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2013年2月19日,我与杨晓霞摄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器制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