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回国登基


在364年前的今天,1660年5月26日(农历1660年4月18日),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回国登基。

查理二世(英语:CharlesII,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是斯图亚特王朝的苏格兰及英格兰国王。生前获得多数英国人的喜爱,以“欢乐王”、“快活王”闻名。

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与亨莉雅妲•玛利亚王后的长子。1630年5月29日(新历1630年6月8日)生于圣詹姆斯宫。他的童年生活幸福,受到很好的教育。但是在他12岁时,英国内战起,查理与父亲一起经历战火的考验。1645年,15岁的查理被其父派往西英格兰担任名义上的总司令。咄咄逼人的议会军把他逼得走投无路,最后他不得不离开英国,在其父的命令下去巴黎与母亲汇合。

1649年1月30日,革命派克伦威尔在彻底击败保王党后,以“模范新军”和议会的名义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同年5月,克伦威尔宣布英国政体为共和国,成立了由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合执政的政府,摇身变为事实上的军事独裁者。

英国封建势力并不甘心失去既有特权,于是他们辗转联系上在法国巴黎避难的查理,推举其继位为苏格兰国王,自称“查理二世”。1651年1月1日,查理二世在苏格兰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兼任苏格兰军队最高统帅。怀着强烈复仇之心和重登王位的极度渴望,查理二世迅速组建了一支两万余人的队伍,正式向南部进发。

消息传到英格兰内地后,各地保王党纷纷发动叛乱,公然声称服从查理二世,妄图里应外合,推翻克伦威尔执掌的共和政权。1651年8月,查理二世率军进入英格兰。然而普通人不愿再受封建君主统治,主动入伍配合克伦威尔的“新军”作战。8月下旬,查理二世及部队被逼至伍斯特郡的一个小镇,在3小时激烈的巷战后,保王军遭到全歼,仅查理二世一人逃出。

他在英国各地流浪,形同乞丐,还曾在树上过夜。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保王党人,得到了不少帮助,并利用各种伎俩数次逃过搜捕。40多天后,查理二世抵达布赖特,在一个富商和两个上校的协助下,联系上了一艘运煤船的船长,通过扮作水手的方式逃到了法国诺曼底。1651年10月,查理到达法国,法国和荷兰都拒绝接纳他。转而去西班牙,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对他不感兴趣。穷困潦倒的查理经常连住旅馆的钱都没有,因此一收到汇款和捐赠就立马尽情享受,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精通各类艺术,为日后获得“快活王”的绰号埋下伏笔。

1658年9月3日,“护国主”克伦威尔逝世,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军官集团迅速分裂为两派。根基尚浅、名望不足的理查无力镇压反叛贵族和军官,英国政坛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国会遂公开声明支持君主制复辟,迎请查理二世回国登基为王。

1660年5月23日,查理二世辞别前来欢送的荷兰贵族,在鼓乐声中登上英国军舰。3日后,即1660年5月26日,军舰抵达多佛港,查理二世回到伦敦。

1661年4月23日,查理二世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不列颠”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斯图亚特王朝正式复辟。即位后,查理二世重赏跟随自己长期流亡的保王党人。一开始,查理二世准备对当年的“叛乱分子”来一场彻底清算,但在首席大臣海德的斡旋下,他最终只处决了9名在查理一世死刑命令上签字的“圆颅党人”。

和骄傲狭隘的父亲不同,查理相比而言更加随和开放。登基后,查理兑现了在《布雷达宣言》中的承诺,给予所有基督徒“良心上的自由”,允许他们自由信仰天主教、安立甘宗或是清教,废除克伦威尔时期”清教徒般的禁欲制度”。与武力解散议会、独裁统治的克伦威尔不同,查理二世主动表示愿同议会共同管理国家,废除过去专属于国王的常备军,仅保留少量的王宫卫队。

此外,他还宣布不再追回革命时期被拍卖的王室土地,王室开支由议会进行拨款。对广大百姓而言,查理二世的作为与克伦威尔相比就像是一股清风,既带来了道德解禁、美好生活的回归,又因仁慈民主获得社会各阶层的真心爱戴。当然,他从流亡到复辟的传奇故事,更是被当做“英雄史诗”一般广为传颂,成为其重要的政治资本之一。

有意思的事,虽然查理二世在流亡过程中成为了一名“享乐主义者”,登基后也时常纵情于寻芳猎艳、看戏赛马之中,但他对国政从不怠惰,既知人善任也愿意放权,和首相、内阁大臣们相处极为融洽。

在任期内,查理二世依靠弹性多变的策略,成功处理了一系列重大危机,无论是国内爆发的“天主教阴谋案”、两次“英荷战争”失败,还是对法关系从蜜月期到陡然生变,他都能使自己与英国转危为安。因此,查理二世被后世史家视作“机警擅长权谋的政治家”,一生历经大起大落却在晚年大获全胜,并赢得全体人民的爱戴,不得不令人叹服。

事实上,查理二世还是一个说谎能手、一个赛马高手(如今许多赛马规则都是他制定的)、一个精明的厚黑大师、一个无法分辨其真实性格的君主、一个无法盖棺定论的神秘国王,被后世公推为“英国史上十二位最伟大君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