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汾

fénㄈㄣˊ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UNICODE:6C7E

五笔:IWVN|IWVT 仓颉:ECSH 郑码:VOYD 四角:38127

笔画顺序:点、点、提、撇、捺、横折钩、撇


基本字义

汾 fén ㄈㄣˊ 
  1. 〔~河〕水名,在中国山西省。

外语翻译

  • 英语:river in Shanxi province
  • 法语:rivière Fen dans la province du Shanxi

详细解释

  •  Fén 

〈名〉

  1. 水名,即汾河 [Fen River]。在山西省中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形〉

    1. [great]。如:汾王(大王。一说指周厉王)

      〈常用词组〉汾酒 


      国语词典

      •  fén ㄈㄣˊ 
      1. 参见「汾河 」条。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濆。水名。【說文】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經】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山海經】管涔之山,其上無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異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傳·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馬彪曰】襄城縣有汾丘。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汾隂,臨汾,俱屬河東郡。汾陽屬太原郡。【廣輿記】臨汾,汾西二縣,今俱屬平陽府。

        又郡名。【廣輿記】山西汾州府,本漢太原郡,後魏曰汾州,唐曰浩州,宋曰汾陽。

        又【集韻】步奔切,音盆。與湓同。湓水在潯陽。或省作汾。詳湓字註。

        又方文切,音分。與紛同。【揚雄·長楊賦】汾沄沸渭。【註】衆盛貌。汾沄,音紛雲。

        又溫汾,水轉貌。【枚乗·七發】所揚汩者,所溫汾者。


        说文解字

        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符分切


        (汾)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从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fən˧˥
        • 唐代读音: bhiən
        • 日语读音: OOKII
        • 韩语罗马: PWUN
        • 现代韩语: 분
        • 客家话: [客英字典] fun1 [海陆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fun2 [宝安腔] fun2 |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1
        • 粤语: fan4
        • 近代音: 非母 真文韻 平聲陰 分小空;
        • 中古音: 奉母 文韻 平聲 汾小韻 符分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痕部 ;王力系统:並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