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螳

tángㄊㄤˊ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UNICODE:87B3

五笔:JIPF 仓颉:LIFBG 郑码:IKJB 四角:59114

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点、竖、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竖、横


基本字义

螳 táng ㄊㄤˊ 
  1. 〔~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臂当车”(喻不自量力)。

外语翻译

  • 英语:mantis
  • 德语:Gottesanbeterin (S)
  • 法语:mante (insecte)​

详细解释

  •  táng 

〈名〉

  1. 螳螂的简称 [mantis]
    1. 螳,螳螂也。——《说文新附》
    2. 螳螂,有斧虫。——《玉篇》
    3. 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庄子·天地》
    4. 睹-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庄子·山木》
  2. 又如:螳斧(指螳螂前足。以其前两足高举如人执斧,故名。亦喻脆弱的武装);螳螂之卫(比喻微弱的兵备);螳臂(比喻不自量力;微弱之力);螳轮(比喻不自量力者);螳臂拒辙,螳臂当辙,螳臂扼辙(犹螳臂当车)

    〈常用词组〉螳臂当车 螳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国语词典

    •  táng ㄊㄤˊ 
    1. 参见「螳螂 」条。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說文】螳螂也。【禮·月令】仲夏螳螂生。【註】螳螂,螵蛸母也。【揚子·方言】螳螂謂之髦。【郭註】有斧蟲也,江東呼爲石蜋。

      又名齕肬。【吳越春秋】夫秋蟬登高樹,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莊子·人閒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御曰:其爲蟲也,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又水名。【水經注】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

      又縣名。【華陽國志】螳螂縣出銀、鉛、白銅、雜藥,有螳螂附子。


      说文解字

      螳蜋也。从虫堂聲。徒郎切文七 新附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ʰɑŋ˧˥
      • 韩语罗马: TANG
      • 现代韩语: 당
      • 客家话: [陆丰腔] tong3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海陆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宝安腔] tong2 [梅县腔] tong2
      • 粤语: ton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