覈字组词目录:

hé开头   hé结尾   hé中间   hé成语



拼音 “hé” 覈组词

  1. 覈举 [hé jǔ]
      审核荐举。 《后汉书·卢植传》:“用良者,宜使州郡覈举贤良,随方委用,责求选举。”
  2. 覈勘 [hé kān]
      考核;查勘。 明 张居正《与魏巡抚书》:“俟覈勘至,当请旨优録,兹先行薄賚耳。”《明史·冯琦传》:“借使有之,亦当下抚按覈勘。”
  3. 覈议 [hé yì]
      犹谈判。
  4. 覈叙 [hé xù]
      核实叙录。《清史稿·礼志九》:“宴礼既毕,兵部覈叙勋绩,颁爵赏有差。”
  5. 覈选 [hé xuǎn]
      审核选择。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弹射百僚,覈选三署。”
  6. 覈考 [hé kǎo]
      审核拷问。《后汉书·班彪传上》:“固 弟 超 恐 固 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闕上书,得召见,具言 固 所著述意。”
  7. 覈问 [hé wèn]
      查问。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 遣虎賁收之……既至,帝覈问之。”《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六年》:“中书省言:‘……其诸不法事,宜会覈问。’帝曰:‘朕知 沉明仁 奸恶,其严鞫之。’”
  8. 覈辩 [hé biàn]
      审核判明。辩,通“辨”。南朝 宋 谢庄《改定刑狱表》:“自今人重之囚,县考正毕,以事言郡,并送囚身,委二千石亲临覈辩,必收声吞衅,然后就戮。”
  9. 覈论 [hé lùn]
      1.深刻的言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 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覈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李贤 注:“覈,犹实也。”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於覈论也。”
  1. 严覈 [yán hé]
      1.严谨明察。
  2. 勾覈 [gōu hé]
      见“勾覆”。
  3. 刻覈 [kè hé]
      亦作“刻核”。苛刻。《南史·恩倖传·吕文显》:“文显 临事以刻覈被知。”宋 苏轼《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清 秦笃辉《平书·文艺篇上》:“閲书之道在於恕,不恕则刻覈锻鍊之患生。”金一《文学观》:“夫谓语必已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
  4. 讨覈 [tǎo hé]
      讨究检核。
  5. 课覈 [kè hé]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唐 张说《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6. 巡覈 [xún hé]
      巡警考核。
  7. 验覈 [yàn hé]
      检验核实。
  8. 纠覈 [jiū hé]
      谓举发查验罪行。 《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泰山 司宪御史臣 宋珪,为纠覈事:臣闻设职建官,本阴阳之通制;操觚执翰,实臣子之当为。”
  9. 练覈 [liàn hé]
      见“练核”。
  10. 综覈 [zōng hé]
      见“综核”。
  11. 惨覈 [cǎn hé]
      见“惨礉”。
  12. 慎覈 [shèn hé]
    1. 校覈 [xiào hé]
        探求;核对。
    2. 锲覈 [qiè hé]
        严峻苛刻。 《明史·黄道周传》:“上急催科,则下急贿赂;上乐鍥覈,则下乐巉险。”
    3. 覆覈 [fù hé]
        见“覆核”。
    4. 振覈 [zhèn hé]
        整顿考核。
    5. 辨覈 [biàn hé]
        1.辨明核实。 南朝 宋 何承天《上安边论表》:“若得询之朝列,辨覈同异,庶或开引羣虑,研尽众谋,短长毕陈,当否可见。”《宋书·始安王休仁传》:“申詔誥礪,辨覈事原。”
    6. 直覈 [zhí hé]
        率直而真实。
    7. 繙覈 [fān hé]
        翻阅核对。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朱长孺 序《李义山集》曰:‘予繙覈新、旧《唐书》本传及笺、啟、序、状诸作,所载於《英华》、《文粹》者,反覆参考。’”
    8. 推覈 [tuī hé]
        审问。
    9. 实覈 [shí hé]
        1.核实。《后汉书·顺帝纪》:“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詔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后汉书·刘盘传》:“可申勑刺史、二千石,务令实覈,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
    10. 肴覈 [yáo hé]
        肴核。引申为咀嚼,犹言反复寻求。
    11. 酌覈 [zhuó hé]
        亦作“酌核”。 斟酌查核。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卷一:“凡有 华 洋讼件,均归此衙门审办,其通行之法,宜参用 中 西律例,详细酌覈。”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否则谈判无可开端,惟有另行组织临时政府,以维大局,乞即酌核电覆。”
    12. 品覈 [pǐn hé]
        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宋 欧阳修《国学试策》之一:“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章炳麟《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13. 洗覈 [xǐ hé]
        清理审核。
    14. 量覈 [liàng hé]
        犹言考订查核。南朝 梁 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量覈然否,剖析同异,察言抗论,穷理尽微。”
    15. 察覈 [chá hé]
        察核。《明史·宦官传一·刘瑾》:“遣使察严边仓。”清 林则徐《批上海县请疏浚李从泾新泾河工程禀》:“仰 苏州 布政司,会同 苏 松 太道,即速转飭该县督率绅耆人等,刻日赶紧筹议,通禀察覈。”《清史稿·穆宗纪一》:“俄 人称 哈萨克、布鲁特 为其国地,命 常清 察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剖理,明绪 会 明谊 勘西界事宜。”
    16. 隐覈 [yǐn hé]
        审核,查实。
    17. 精覈 [jīng hé]
        1.精细孝核。《后汉书·顺帝纪》:“其简序先后,精覈高下,岁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新唐书·张九龄传》:“今若刺史县令精覈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宋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今后进士诸科御试过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务在精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