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太平洋战争 tài píng yáng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的战争。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先后占领英国、荷兰的领地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太平洋上许多岛屿,当地人民进行顽强的抵抗。1943年,美、英等国盟军开始反攻。在中国,日军在抗日军民的有力打击下,陷入困境。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战争结束。
分词解释:
歼灭:
消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抵抗:
抗拒;抗击:抵抗日军侵略。
有力:
1.有力气;有力量。
2.有功劳。
3.有权势或有财力。
4.以力﹐用力﹐使力。
结束:
①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秋收快要结束了ㄧ代表团结束了对北京的访问。
②装束;打扮(多见于早期白话)。
军民:
军队和人民:军民鱼水情ㄧ军民共建文明街。
词典解释:太平洋战争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