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

猞猁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猞猁 shē lì
词语解释
又称“林yi4(犭曳)”。哺乳纲,猫科。体型似猫,但较大,体长约1米。身体灰褐色,有暗色斑点。四肢粗长,两耳直立,耳端有黑色毛丛。善爬树,捕食雪兔、松鼠、雉等。毛皮珍贵,可制上等皮衣。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lynx] 又称:“猞猁狲”、“林猗”。若干种野猫的任一种,具有比较长的腿,短而粗的尾,常带有耸毛的耳,毛皮珍贵,颜色由淡灰黄色到带黑斑的茶色
分词解释
斑点:
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点子。
体型:
人体和畜体的类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动物:
生物的一大类,这一类生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

词典解释猞猁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