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腔

梆子腔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梆子腔 bāng zǐ qiāng
词语解释
①戏曲声腔之一,因用木梆子加强节奏而得名。
②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分词解释
节奏:
①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明快。
②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工作要有节奏地进行。
河北梆子:
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乾隆年间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逐渐演变而成。参看〖梆子腔〗。
剧种:
①戏曲的种类,如京剧、汉剧、川剧、越剧、豫剧等。
②戏剧艺术的种类,如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
梆子:
①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②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枣木制成,多用于梆子腔的伴奏。
③梆子腔。
山西梆子:
即晋剧。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

词典解释梆子腔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