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笏

板笏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板笏 bǎn hù
词语解释
即笏,手板。
分词解释
手板:
1.亦作“手版”。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
2.亦作“手版”。手本的别名。
3.手掌。
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 板(闆) bǎn ㄅㄢˇ
◎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 诏书:诏板。
◎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 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 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
◎ 见“老”字“老板”。
● 笏 hù ㄏㄨˋ
◎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词典解释板笏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