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尔人

比哈尔人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比哈尔人 bǐ hā ěr rén
词语解释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在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约8316万人(1985年)。讲印地语。多信印度教,部分信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部分从事工业。
分词解释
不丹:
南亚内陆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面积4.6万平方千米。人口60万(1991年)。首都廷布。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旅游业和邮票出售已成为外汇收入主要来源。
制度: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2.制订法规。
3.规定。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
5.制作。
6.谓制作方法。
7.规模;样式。
部分:
见“整体与部分”。
从事:
①做某事;参与某种事业:告养回籍,从事农耕|从事教育工作。
②处置;处理:依法从事。
种姓:
1.指宗族。
2.古印度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种姓分四等﹐即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贵族)﹑吠舍(手工业者和商人)﹑和首陀罗(农民﹑仆役)。

词典解释比哈尔人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