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礼
宾礼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宾礼 bīn lǐ
词语解释:
1.上古朝聘之礼。
2.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3.谓以上宾之礼相待。
4.引申为敬重。
分词解释:
上古:
1.远古。
2.较早的古代。我国史学界在中国历史分期上,多称商﹑周﹑秦﹑鸩时代为上古。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上宾:
上等的宾客;尊贵的客人:待为上宾|敬若上宾。
礼节: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五礼:
1.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2.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朝聘:
①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春秋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亦称朝聘。
②朝廷的聘用:不应朝聘,保节全贞。
词典解释:宾礼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