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衣

毳衣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毳衣 cuì yī
词语解释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
2.毛皮所制衣。
3.僧服的一种。
分词解释
男爵: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助祭: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助人祭祀。
朝聘:
①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春秋时期,政在霸主,诸侯朝见霸主,亦称朝聘。
②朝廷的聘用:不应朝聘,保节全贞。
毛布:
1.用兽毛织成的布。
2.指棉布。
3.用较粗棉纱织成的布﹐称“毛布”。
大夫:
①古代官职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汉后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唐代以后称高级文职官阶为大夫。
②(dài-)宋代医官置大夫以下官阶,后以之称医生。

词典解释毳衣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