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胆道蛔虫病 dǎn dào huí chóng bìng
词语解释:
由于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急腹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阵发性剧痛,全身出汗,脸色苍白,四肢厥冷,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及蛔虫。
分词解释:四肢:
人体两上肢和两下肢的合称。
呕吐:
谓恶心而吐出胃中容物。
儿童:
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儿童读物。
发作:
①(隐伏的事物)突然暴发或起作用:胃病发作ㄧ酒力发作ㄧ药性发作。
②发脾气:心怀不满,借机发作ㄧ他有些生气,但当着大家的面不好发作。
出汗:
分泌并流出汗液。
词典解释:胆道蛔虫病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