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巧针

丢巧针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丢巧针 diū qiǎo zhēn
词典解释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分词解释
五彩:
1.见“五采”。
2.瓷器釉彩名。于已烧成之白釉瓷器上涂画釉彩,再烧而成。此工艺始于宋元,完成于明代,清以后更有所发展。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俗人情。
习俗:
习惯,风俗:乡间习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故事:
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虚应故事丨奉行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

词典解释丢巧针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