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券

折券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折券 zhé quàn
词语解释
谓毁弃债券,不再索取。《汉书.高帝纪上》:“﹝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颜师古注:“以简牍为契券﹐既不征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贫士请药﹐常多折券。”宋郭彖《睽车志》卷一:“﹝林灵素﹞尝从旗亭贳酒﹐久不归直。其人督之﹐灵素计窘﹐即举手自扪其面……其人惊怖﹐竟为折券。”后亦以“折券”指沽酒。
分词解释
帝纪:
1.天帝之位。
2.犹帝典。指帝王的法则。
3.指史书中的帝王本纪。
简牍: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2.指文书;书籍;书简。
西市:
1.封建时代在帝都西部商贾聚集贸易的特定商市。
2.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
高祖:
①曾祖的父亲。
②〈书〉指始祖或远祖。
惊怖:
1.惊恐。
2.指使惊恐。
3.指惊恐的心理。

词典解释折券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