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鼠

笮鼠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笮鼠 zuó shǔ
词语解释
古代一种杂技名称。
分词解释
名称:
1.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
2.名声。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古代:
①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②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杂技:
表演艺术的一种。狭义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各种道具,以高难和惊险的技巧动作为手段进行表演的人体技艺,如手技、顶技、蹬技、吊子、爬竿、走钢丝、车技、钻圈、柔术等;广义还包括口技、驯兽、滑稽、魔术等。有些国家把广义的杂技(往往不包括魔术)称为马戏,又根据表演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有高空杂技、舞台杂技、水上杂技、冰上杂技等之分。中国杂技在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汉代大盛,为百戏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有所发展,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

● 鼠 shǔ ㄕㄨˇ
◎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鼠。鼠胆。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辈。
◎ 隐忧:鼠思。
● 笮 zuó ㄗㄨㄛˊ
◎ 用竹篾拧成的索:笮桥(竹索桥)。
● 笮 zé ㄗㄜˊ
◎ 铺在椽上瓦下的苇席或竹席。
◎ 压榨:“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 装箭的竹器。
◎ 姓。
词典解释笮鼠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