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

黑陶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黑陶 hēi táo
词语意思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表面漆黑光亮。
分词解释
表面
事物的外表;最外层:表面现象|显露于表面|表面化。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分期中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约八九千年前,终于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在此期间,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阶段,并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人类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能制陶、纺织、种植谷物及饲养家畜。中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六七千处,重要的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
光亮
①明亮:光亮的窗子丨这套家具油漆得挺光亮。
②亮光:山洞里一点儿光亮也没有。
漆黑
1.谓极暗无亮光。
2.颜色极黑。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词典解释黑陶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