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

汉隶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汉隶 hàn lì
分词解释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
分词解释
属吏:
谓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隶书:
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通行:
1.谓行人﹑车马等可以通过。
2.通用;流行。
3.行文通知。

● 汉(漢) hàn ㄏㄢˋ
◎ 天河:银汉。云汉。气冲霄汉。
◎ 成年男人:汉子。老汉。
◎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汉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 中国朝代名:汉代。汉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 隶(隸) lì ㄌㄧˋ
◎ 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
◎ 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
◎ 旧社会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隶。隶仆。
◎ 汉字的一种书体:隶书。隶字。汉隶。
● 隶(隸) dài ㄉㄞˋ
◎ 古同“逮”,捕获。
词典解释汉隶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