袴褶

袴褶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袴褶 kù zhě
词语解释
服装名。上穿褶,下着裤,外不加裘裳,故称。名起于汉末,始为骑服。盛行于南北朝,亦用作常服﹑朝服。唐末渐废。
分词解释
南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灭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为隋所代。589年,隋灭陈,南北朝时期结束。
服装:
衣服鞋帽的总称,一般专指衣服:服装商店ㄧ服装整齐ㄧ民族服装。
不加:
1.不能超过。
2.不能支撑。
3.不予。
朝服:
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
下着:
本谓下棋落子。善弈者往往先于某处下一子,以备将来之用,故亦称做准备为“下着”。

词典解释袴褶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