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

阴历的意思、用法、分词解释与读音

阴历 yīn lì
词语解释
全称“太阴历”。历法的一种。以朔望月为编历的基础。月的平均天数与朔望月长度接近,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的长短是月的整数倍,与回归年无关。如古希腊历与伊斯兰历等。
[lunar calendar] 历法的一类,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
分词解释
回归年:
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一个回归年等于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叫太阳年。
朔望月:
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
平均:
①一致;统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为一家。
②均匀;无轻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义。
③将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工资。
小月:
1.农历以月仅二十九日为小月。
2.阳历以三十日为小月。
3.小产。俗称做产为“坐月子”﹐故称小产为“坐小月子”﹐简称“小月”。

词典解释阴历在汉语词典中的拼音、词义、解释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