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姓
【词语】四姓
【拼音】sì xìng
【注音】ㄙˋ ㄒㄧㄥˋ
词语解释
- 指四个姓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东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三国·蜀有焦、娄、孟、毛四姓(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吴有朱、张、顾、陆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李善注);晋·广陵郡有雷、蒋、谷、鲁四姓(见《晋书•刘颂传》);唐有崔、卢、李、郑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
- 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
- 泛指名门贵族。
国语词典
- 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 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
- 《南史.卷五六.张弘策传》:「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
- 《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柳冲传》:「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 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
- 《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网络解释
- 四姓
- 四姓通常指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非常有名望的四大望族,由于姓氏不同,而称为“四姓”。 同时某些四种不同阶级,不同等次的划分方法也成为“四姓”。如南北朝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又如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奢、首陀罗)又称四种姓、四姓种或四品人。四姓全国人数4430人,北京人数10人,主要分布安徽、云南 ,起源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