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帖括
【拼音】tiě kuò ![](/public/skin/images/mp3.png)
【注音】ㄊㄧㄝˇ ㄎㄨㄛˋ
词语解释
-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国语词典
-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
-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网络解释
- 帖括
- 帖括(tiě kuò),出自《明史·熊廷弼传》,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