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

【词语】歃血

【拼音】shà xuè 
【注音】ㄕㄚˋ ㄒㄩㄝˋ



词语解释

  1. [smear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on the mouth — an ancient form of swearing an oath] 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1.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外语翻译

  • 英语:to smear one's lips with the blood of a sacrifice as a means of pledging allegiance (old)​

国语词典

  1. 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
    1. 《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2. 《淮南子.齐俗》:「故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也,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3. 也称为「啑血」、「唼血」。

网络解释

  1. 歃血 (汉语词语)
    1. 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à xuè,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