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通货紧缩
【拼音】tōng huò jǐn suō
【注音】ㄊㄨㄙ ㄏㄨㄛˋ ㄐㄧㄣˇ ㄙㄨㄛ
词语解释
- 指缩减流通中的纸币数量以提高货币的购买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少战时及战后通货膨胀时期所发行的纸币,曾采用通货紧缩政策。
国语词典
- 为解决货价不断上涨的现象,减少货币供给,使人民货币所得和购买力下降,减少对商品需求,使商品价格下跌和物价水准下降的现象。
- 也称为「通货收缩」。
网络解释
-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7月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中国经济将进入通货紧缩。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