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衣裳

【词语】颠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注音】ㄉㄧㄢ ㄉㄠˇ ㄧ ㄧ ㄧ



词语解释

  1. 1.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 2.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国语词典

    1. 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
      1.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2. 《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 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
      1. 《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

    网络解释

    1. 颠倒衣裳
      1. 颠倒衣裳,汉语成语。
      2.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3. 释义:1、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
      4. 2、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