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杨露禅出生


在225年前的今天,1799年1月8日(农历1798年12月3日),太极宗师杨露禅出生。

杨露禅生於清仁宗嘉庆四年,即公元1799年1月8日,卒於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即公元1872年11月8日,寿七十三。(1799—1872),别名杨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人。武术家,太极宗师,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将太极武术发扬光大并广泛传播的人。

杨露禅

杨露禅自幼灵慧好武,却因家贫,迫于生计,在河北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杨到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他的故乡陈家沟自己家中做工打杂。

当时适逢当地著名武术家、陈氏太极拳第14代传人、武当嫡传门徒蒋发入室弟子之一、人称“牌位先生”的陈长兴(1771—1853),正借陈德瑚家授徒。杨露禅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自己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他,三者担心费用太高,故一时无法如愿。他虽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于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

但若照江湖武林说法,这已经算是“偷拳”,犯大忌了。又谁知陈长兴在发现之后,这位心胸豁达的武术家,惊叹对方为天赋异禀之武学奇才,便不但没有怪罪杨露禅,反而大胆地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杨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就这样,杨露禅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并最终卓然自成一家。

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某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宫白羽的《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影视剧《神丐》、《偷拳》等,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虚构、加工而创作的。

在民间传说中,杨露禅为学习太极拳,假装哑巴乞丐,混入陈家做仆人,暗中学会了太极拳。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合逻辑的传言加工。如果武术真的只要在旁边偷看就能会能精,那么我们只需到公园去看别人打拳,就能学得盖世武功了,实乃滑天下之大稽也,亦有诋毁杨氏太极拳历史的嫌疑。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18年中有3次南下陈家沟,深得陈长兴所传精髓。艺成之时他已是40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是回到家乡广平,仍寓居“太和堂”药店,以授拳为生。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一说是他在家乡与人比武伤到对方,为躲避官司而被迫潜逃到北京),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他就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招式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加以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轻沉兼有,刚柔内含、深藏不露。

此拳一出,在北京、天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只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所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现代太极拳的流行,实在是得力于杨露禅将拳术的练习方法简化之功!

点评

杨露禅之所以后来成了著名的武术家,并把太极拳发扬广大从而在全国流行,是与他当初18载春秋含辛茹苦向名师刻意求学分不开的。同时这事也说明,杨露禅这个人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扎实的基础,哪有事业的开拓?若要有远大前程,光空想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