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文言文


在105年前的今天,1920年1月2日(农历1919年11月12日),废除文言文。

1920年1月2日民国政府颁布新法令,废除文言文,使用白话文,也是让这个国家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大家知道,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说我们一直不能进步、一直不能向现代化迈进,就是因为受到儒家文化的束缚。当时在很多知识分子的倡导下,开始推行白话文,甚至有些过激的现象,比如将一切都简化到连白话文都不用了,甚至连汉字都不用了,直接改用字母,大家认为一切的束缚都来自这个方块字。当然,我们最后没有这样执行。但在其他一些国家,在向现代化的转型中,确实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比如后来越南就放弃了汉字而改用音标文字。我们还没那么激进,我们改成了白话文。推行白话文之后,一时间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白话文,因为刚开始大家都在探索,所以各式各样的都有,我们现在回头去看那个时期的白话文,有些会显得特别可笑。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发电报时大家还是采用古文,因为电报很贵,按字算钱,所以在那个年代能拟电报的人,都是古文很好的人。当时能写电报的人就相当于现在能写微博的人,因为微博就是要在140字内将整件事情说清楚。我们家到现在还存着一封电报,就是我妈妈在柏林出生时外公外婆从德国发回的电报,就五个字“除夕得一女”,因为越洋的电报特别贵。

我之所以讲这件事情就是想跟大家说,每当你想推行改革的时候,都是有新的想法出现,抱着对新鲜事物的希望和热情,但是在变革过程中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矛盾。比如某些时候古文就是比白话文精练,之乎者也的那些词除外。我们所做的改革,应该是科学的、实用的、贴合实际的,而不是仅仅拿新旧做对比,新的都接受,旧的都剔除,这种改革是过激的。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时出现了很多新词汇,尤其是跟西方接轨,我们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现代化的词汇,所以大量的现代化词汇来自于日本,因为他们跟西方接轨得更早,他们率先运用了现代化词汇。当时在日本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从日本回来后带回了大量日本的现代化词汇,他们当时已经对西方的词汇翻译运用得很成熟,所以被引进来后,很多我们就直接使用了。比如:组织、纪律、革命、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共和、文学、美术、哲学、政治……我们今天说抵制日货,可能说不开日本车了、不用日本电器了还行,但说要是所有都抵制,可能有百分之七十的现代化名词词汇我们都不能用了,因为都是从日本传入的。虽然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存在很多冲突很多问题,但单从文化上讲,两个国家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有关于白话文,今天只聊了一个小小的侧面。白话文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在胡适等大批留洋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带动下,终于成为法律。有关胡适等那一代伟大的知识分子,我们会等到5月4日那一天或者他们诞辰、逝世时再来更多地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