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


在75年前的今天,1949年1月16日(农历1948年12月23日),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16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油画《北平和平解放》,反映北平和平解放后,成了欢乐的海洋,市民兴高采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

油画《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始于1948年11月18日。当时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即将开始。军委同年11月18日给林(林彪)、罗(罗荣恒)、刘(刘亚楼)的电报中说:“傅作义经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据称傅起义大致已定。目前考虑者为起义时间、对付华北蒋军及与我党联系等问题。现符定一已到石门,明后日即可见面”。

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谈判,先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北平正在被军事包围。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李炳泉(地下党员)一起,带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到三河县平津前线司令部所在地,与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进行了谈判。双方交换意见后,崔回平向傅报告,李携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留下,以便联系。

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当时傅部主力35军被歼,平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傅作义派周北峰、张东荪到河北蓟县八里庄,同平津前线司令部人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这次谈判有很大进展。我方提出了改编国民党军的方案,对傅起义人员一律不咎既往。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

第三次谈判是1月14日至17日。14日上午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当天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到通县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和刘亚楼进行谈判。谈判取得了成功,16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14条。19日双方代表在城内华北'总部'联谊处经磋商后,将协议正文增补为18条,附件4条,共22条。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与华北'总部'政工处长王克俊及崔载之,分别代表双方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

1月21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宣布了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同时将《协议》诸点经国民**社北平分社向全国发表。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同时,城内国民党守军开始移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到31日全部移动完毕。

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它胜利结束了平津战役,达到了歼灭和改编华北国民党军52万多人的预期目的,解放了华北地区;它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它使驰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