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在37年前的今天,1988年8月20日(农历1988年7月9日),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当双方的军事指挥官宣布停止敌对行为时,士兵们都高举武器欢呼起来。后面的霍梅尼像在战争中被子弹打出了无数孔洞
1988年初,伊朗没有发动早已宣扬的大规模进攻,只是在前线某些地段和伊拉克南部海岸采取一些小型的军事行 动。在伊朗欲攻无力的情况下,伊拉克则利用其空中优势,于2月27日出动飞机181架次袭击伊朗,并轰炸了德黑兰的炼 油厂,从而触发了两伊开战以来规模空前的袭城战。这场袭城战的特点是双方主要使用导弹以对方的首都为重点进行袭击,命 中双方首都的导弹数超过了历次袭城战的总和。据统计,从2月末至4月下旬,伊朗打到巴格达的导弹有50多枚,而伊拉克 向伊朗发射了近200枚导弹,其中有150多枚打到了德黑兰。作为报复,伊朗又加紧了对航行在海湾轮船的袭击。
伊拉克在前线频频发动攻势,使伊朗在陆地上的优势逐步丧失。4月12日,伊拉克在北部班贾维地区击退伊朗4个 旅的进攻。5天之后,伊拉克发动了“斋月行动”的大规模攻势。萨达姆总统亲自指挥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和第七军团,在海、 空军的支援下,兵分两路向法奥地区和阿拉伯河西岸一带的伊朗军队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并于18日晚收复了战略要地法奥半 岛。5月25日,伊拉克又出动5个师的兵力,经过8小时的鏖战,一举夺回了萨拉姆杰地区5O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两次 战役彻底打破了伊朗对巴士拉的钳形包围,改变了伊拉克在南线战场的被动地位。
伊拉克乘胜进攻,在6月中旬收复了北部苏莱曼尼亚省的10多个阵地,下旬又收复了蕴藏丰富石油的马季农岛。7 月12日,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第四军团向南线祖拜达特地区的伊朗军队发动代号为“依赖真主行动”的攻势;收复了这一地 区。这是伊拉克在3个月中取得的第5次胜利。
在伊拉克咄咄逼人的攻势下,7月中旬,伊朗军队主动撤离了它在北线占领不久的哈扑卜贾市,至此,伊朗已基本上 丢掉了它过去6年的战果,伊拉克收回了几千平方公里的领土。7月14日,伊拉克军方宣布,它已攻入伊朗境内纵深40公 里、宽约100公里的地区,并占领了伊朗城市代赫洛兰镇。这是伊拉克军队自1987年6月以来第一次进入伊朗境内作战 ,标志着两伊战局的重大转折。
长期以来,伊朗一再强调伊拉克必须推翻现政权,并承认自己是发动战争的侵略旨,否则它决不停火。1988年7 月18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突然写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正式声明伊朗接受安理会关于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 议。伊朗所以改变原先的立场,除军事方面失利外,还有经济、外交和内政等方面的原因。
在军事方面,伊朗过去依靠兵员充足,采取人海战术,但由于武器装备较差,伤亡很大。据伊朗官方数字,它在作战 中死亡的人数已达12万多人。伊拉克人员上虽处于劣势,但它在重型军事装备上大大超过伊朗。一般估计,伊拉克和伊朗的 作战飞机为6:1,坦克为5:1,大炮为3:1。自1986年底美伊(朗)武器秘密交易败露后,伊朗在国际上购买武器 更加困难,而伊拉克仍可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新式武器,因而具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在两伊停战前的半年中,苏联向伊拉克提 供了上千辆坦克和300枚导弹。1988年春季以来,伊拉克发射大量射程为650公里的苏制“飞毛腿--B”改进型导 弹,并在前线使用化学武器,对伊朗威胁很大。伊朗军队长期在国外作战,士气低落。10s8年初,伊朗力图动员25-3 0万人参军,但只有10万人应征。伊朗正规军和革命卫队指挥系统不一,各自为战,互相牵制,难以抵挡伊拉克的反攻。美 国为科威特护航后,美伊(朗),已在海湾多次发生军事冲突。1988年4月中旬,正当两伊在法奥半岛激战之际,美国海 军先是袭击伊朗在海湾的两个石油平台,而后又出动了包括“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内的7艘舰艇同伊朗海军进行了美伊(朗) 之间最大的一次海空战,伊朗有2艘舰艇被击沉,4艘被击伤,人员伤亡30余名。伊朗处于两面作战的被动状态是它不得不 考虑停火的重要因素。霍梅尼本不想接受停火,认为这“比服毒还要糟糕”。但一些政治领导人坚持要求结束战争,他只好勉 为其难地接受他们的建议。
两伊战争是一场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朝鲜战争、经济损失超过越南战争的大规模消耗战。它吞噬 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给两伊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据最新估计,两伊双方死亡约10 0万人,伤约15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9000多亿美元。在袭船战中,有574艘商船在海湾遭到袭击,有420名船员 死亡,452人受伤,船主损失在2O亿美元以上。
死人、坟墓,是交战双方都将面临的。伊朗这座巨大的陵园,又新树立起数不清的旗杆。每一面国旗下都静静地躺着一名忠于霍梅尼的年轻士兵
战时的伊朗:在与伊拉克的战争中,一些伊朗勇士失去了双腿。图片形象地反映了战争的磨难
伊朗妇女也参加军事训练,成为随时可持枪上战场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