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南方游击战


在90年前的今天,1935年2月13日(农历1935年1月10日),三年南方游击战。

南方红军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13日,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向苏区中央分局发出十万火急的《关于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留守在苏区的红军部队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步步紧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在这干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决定,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同时决定,由项英、陈毅、陈潭秋、贺昌、瞿秋白等人组成苏区中央分局,统一领导留在苏区的红军、政府机关干部和伤病员,共三万多人。面对50万强敌的重重包围,留守红军浴血苦战,损失惨重。当苏区中央分局在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坚持下去的时候,中共中央在1935年2月13日发出了这个指示,犹如拨云见日,及时为留守红军指明了方向。三万兵马化整为零,分成九路,冲破敌人的包围圈,转入山地游击战争。这里是广东和江西两省的界山。突围出来的红军陆续在这里集中,共有1400多人。加上苏区以外的地方,在南方,共有十五个游击区,红军部队就分散在这些游击区坚持战斗。斗争是艰难而残酷的。国民党军队几乎每天都在围剿,他们想尽种种办法,要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冻死。在最危急的时候,陈毅写下了豪情万丈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依靠了这种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依靠了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的支持,依靠了党中央《关于坚持游击战争的指示》的正确策略,南方的游击区度过了难以想象的困境,坚持下来。全面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区的红军游击队1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征尘未洗的将士们,又走上了抗日的战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星星之火,迅速发展为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