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登上珠峰
在71年前的今天,1953年5月29日(农历1953年4月17日),人类首次登上珠峰。
希拉里在顶峰上留下了英国国旗尼泊尔国旗和联合国的旗帜
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尔舍巴人向导坦新成为首次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人。在此之前,这座世界最高峰曾有9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其中一次是1929年运气不佳至使全军覆没的马洛里-埃文远征军),但他们均未成功地征服峰顶。
他们两人5月29日上午11点到达海拔29000多英尺的珠峰之顶。他们在顶峰仅停留了15分钟,坦新在顶岭插上英国、尼泊尔、印度及联合国的国旗。希拉里拍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希拉里以他的成功来庆贺今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加冕。他已被女王封为爵士。
这次成功的登山活动是由约翰-亨特上校组织的,亨特选中34岁的希拉里率队攀登珠峰。登山队2月离开英国。5月从18000英尺的大本营开始攀登。他们沿珠峰南坡向上攀登。首次登顶的尝试是在5月26日,但由于缺氧而告失败。
希拉里
两位紧密合作的登山家却为谁是第一而争论不休
珠峰常识
●攀登珠峰每年有两个最佳季节
据专家介绍: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高海拔,每年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仅有两个时间段4-6月份 9-10月份
●珠峰北坡地区
每年的6月份进入雨季,一直到当年9月份,其中7、8两个月份降雨量最大海拔7000米-9000米之间每年的1-3月份和11-12月份风力最大
珠峰之最
●第一次成功登顶
1953年5月29日
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
●第一次跨越珠峰
1963年
美国珠峰登山队的安索尔德与霍贝因
●第一次以一昼夜的时间登上珠峰
1987年9月25日至26日
36岁的法国人马克·巴塔尔(用时22小时30分钟)
●第一次在顶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
●第一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场景
●第一次南、北两侧双跨会师
1988年5月5日
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登顶珠峰
攀登数字
●超过6322人次成功登顶
●在国内攀登总花费在30万以上
历史点评:
登顶所能带来的名利效应已变得越来越淡漠,但登山者们依然接踵而来。他们带着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文明和伴随文明滋生的困惑而来,在珠峰表现出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可贵的冲动。这种冲动不是鲁莽,是人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配下的行为表现,是贯穿于人类发展史的那种勇敢不屈、自强不息精神在和平年代里的一种体现。
延伸阅读:揭开珠峰高度之谜:算法究竟从何而来?
延伸阅读:揭开珠峰高度之谜:算法究竟从何而来?
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后经验证推翻。) 珠峰高度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将为你揭开谜底。
此8848非彼8848
1714年到1715年,清政府从北京派人专程进入西藏,深入珠穆朗玛峰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初步测量。1717年,《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上了珠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这也成为记载珠穆朗玛峰最早的历史文献。
¤印度确曾量珠峰
1852年,在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士(GEORGE EVERST)的指挥下,测量师们在印度将巨大的经纬仪对准了250公里之外的珠峰,并用大地测量法得出了珠峰的高度——8840米。这一粗略的测量结果让世人知道珠峰正是地球之巅。
虽然埃佛勒士并未深入珠峰,他的测量结果也不准确,西方却将珠峰命名为埃佛勒士峰,以此表彰这位测量世界之巅的人。
20世纪初,国外科学家还曾用气压测定法测量出珠峰的高度为8882米。直到1954年,印度测量局一位叫古拉提的测量师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四舍五入后将珠峰高度定为8848米。
¤意义不同的8848
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在1966至1968年测量的基础上,对珠峰进行了第三次测量。此次测量是在珠峰测高历史上第一次树立测量觇标(测量标志,架设在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瞄准的目标),并综合利用三角、导线、水准、天文、重力、三角高程等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如果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我国测出的珠峰高度与印度一样,同为8848米,但同样的数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古拉提自己没有,也从未请登山家登上珠峰峰顶,更不可能在那里树立觇标,他所运用的传统三角测量法无法找准顶峰的交汇点,因此测量具有局限性。
其次古拉提版的8848米是“雪面高度”,即包含了峰顶冰雪层的厚度。而我国在1975年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是8849.05米,减去实测雪深0.97米,才得到了较为精确的8848.13米。
(1823年,时任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的埃佛勒士开始了对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一系列山峰的测量。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珠峰测量工作,虽然结果并不准确,珠峰却以他的名字命名。)
两个精确数据
1975年,我国第一次精确测量出珠峰的高度——8848.13米。2005年,我国再次组织相关专家为珠峰量身高,这次得出的结论是8844.43米。
¤综合法求值
1975年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颠。从珠峰附近选择了9个测站点,它们分布在以珠峰为中心的69度的扇形区域内,至珠峰的距离从8.5公里到21.2公里不等,高程为5600米到6240米。
这9个点的坐标和高程分别利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在9个测站上对珠峰觇标观测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据水平角确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测站至珠峰的水平距离。
然后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由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离确定各测站同珠峰之间的高差,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雷达探冰雪
2005年,时隔30年,我国复测珠峰高度。
这次,国家测绘局利用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高空气象探候、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针对珠峰顶部冰雪层厚度年际变化大的问题,此次珠峰测量还首次动用了冰雪深雷达。这将帮助测量人员搞清珠峰顶部冰雪层与岩石层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珠峰顶岩石层的高度,而这一高度将不会随着冰雪层的变化而变化。
此次测定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而峰顶冰雪深度3.5米。
(测量队员在珠峰峰顶竖立测量觇标。1975年测量珠峰时,觇标只具有角度测量功能,而2005年最新设计的觇标添加了专门的棱镜,增加了测距功能。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高度不同为哪般?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觉奇怪:同一座山峰,为什么测出的高度却五花八门,这就要从高程和高程的测量方法说起了。
¤高程测算三方法
如果留意国家测绘局于2007年发布的珠峰高度,你会发现用到了一个词——高程。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高程是测绘中的常用词,通俗的理解就是海拔高度。
测量高程常用的方法有3种: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其测量精度较高,所以是高程测量中最主要的方法,不过也存在仪器和观测的误差。
三角高程测量是确定两点间高差的简便方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传递高程迅速,但精度低于水准测量。
气压高程测量是根据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用气压计测定两点的气压差,推算高程的方法。虽然简便,但精度低于前两者。
¤高科技应用近真相
197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时,综合运用了上述三个方法。此后,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又多次测量珠峰高度,并将激光反射三棱镜带到峰顶,利用激光光束在两点间往返所需的时间测距。
后来又将GPS引入珠峰高度测量中。通过GPS得出地面点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大地高,然后将其转化为此点的高程。由于测量结果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加之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全天候操作等优点,GPS正在成为高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上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成为珠峰测量高度不同的一大原因。
一山数高,正常!
其实,高程基准面、雪的厚度等也会成为影响测量高度的因素。
¤起算点有差别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数据,与各国确定不同的高程基准面也有一定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以便确定某山或某物的高度。
我国的高程基准面位于青岛观象山。它由 1个原点 5个附点构成水准原点网。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72.2604 米。这是国家根据1952-1979年的青岛验潮观测值,组合了10个19年的验潮观测值,求得黄海海水的平均高度,为零点的起算高程,是国家高程控制的起算点。
地球海平面存在高低差别,以我国珠峰高程起算面与印度洋海平面为例比较,两者就存在20厘米左右的差距。因此,采用不同的基准面,得出的山高必然不同了。
¤雪究竟有多厚?
珠峰峰顶终年积雪,雪的厚度也会影响其高度。
珠峰峰顶冰雪层究竟有多厚?专家众说纷纭。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但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数据是2.5米,2005年,我国科学家再测珠峰时的雪厚是3.5米。有学者认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很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
要想确切得知冰雪厚度,就需要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发射电波,就可以检测出确切厚度了。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人将雷达背上珠峰峰顶进行测量。
而且,随着季节变化,珠峰顶部的冰雪层厚度也会有1米到2米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不同季节测量珠峰高度,得出的数据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专家指出,高山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测量珠峰的关键已经集中在峰顶冰雪层的厚度问题,只有攻克这个难关才能有质的飞跃。
五花八门的珠峰高度
除了印度于1852年和1954年测量出的珠峰高度,世界各国的地理学者都对珠峰高度充满了好奇,测量出的数据也是五花八门。
¤精度最差的测量
1987年3月,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
不过同年晚些时候,在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领导下,采用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虽然德希奥再次确认了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的位置,但这次测量也被称为本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
¤未被我国承认的高度
1999年5月,美国“千禧年珠峰测量”计划实施,中国学者作为合作方在北坡脚下给予协助,并提供部分参考数据。11月11日,计划的总策划人和组织实施者、美国波士顿自然博物馆名誉馆长布兰德福特•沃斯本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年会上宣布测量结果是8850米。
这个结果竟然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接受。布兰德福特•沃斯本强调这一结果得到了中国国家测绘局热情的承认,但国家测绘局仅把其视为“科研成果”,并未正式承认8850米这个高度。
¤曾经超过12000米
2005年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中,就在测量人员紧张有序地工作时,地质学家在珠峰地区采集到拉伸变形的岩石样品。
珠穆朗玛峰在岩石结构上分为三层:珠峰层、黄带层和北坳层。从发现的岩石样本看,北坳层曾发生过巨大的岩石变形和地质变化。根据观测和计算,珠峰北坳层岩石的拉伸率为150%左右,发生拉伸变形的年代大约在1300万年前。这意味着珠峰的高度在那时可能比现在高得多,高度应该超过12000米。
若想攀登珠峰 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若想攀登珠峰 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登珠峰者预备手册
“怕死的人,才能登上珠峰”
曾经成功登顶珠峰的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只有怕死的人,才能登顶珠峰。怕死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能篇:
30层楼每天爬10趟
在挑战珠峰前一年,卡萝尔通过速度、负重训练以及瑜伽课程,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为了登顶珠峰,陕西小伙李军从2011年起便开始有计划的训练,30层楼每天来回爬10趟、隔三岔五上次太白山或以8-10公里的时速跑步两小时等。去年3月还一个人成功登顶四姑娘山二峰,去年7月又用4个半小时成功登上位于新疆的慕士塔格峰。
技巧篇:
遇难者多是初学者
卡萝尔遇到过一些身体强壮的运动员,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登山时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必要的技巧,缺少在高海拔地区活动的经验。珠峰不适合新手,准备过程中,卡萝尔参加持证的高山向导开办的课程,学习如何使用冰镐、冰爪在岩石或冰雪坡上攀登,掌握沿绳队伍攀登技巧等等。
心理篇:
忘掉山顶,只想下一个5分钟
卡萝尔在准备攀登珠峰的时候,曾尝试一名登山向导传授的办法:“忘掉山顶,只想着下一个5分钟、下一小时该做的事,这就足够了。”李军表示:“我记得我们组一名队员说过,只要能登上珠峰,怎么样都能成。所以即使每天都处在体能和心理崩溃的双边缘,我们都没垮。”
资金篇:
“门票”+装备=50万
按照《国内登山管理办法》,需要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的团队,才能在西藏攀登5000米以上的山峰。登顶珠峰每人需缴纳费用30万元,30万元包含攀登珠峰的注册费用,一个多月期间的食宿开销、运输、协作等费用。上述30万元的费用中并不包括任何装备。有山友计算,从零开始完整购置一套登顶装备,大约需人民币20万元。
经验篇:
由低到高,逐步获高海拔经验
若要申请攀登珠峰,必须要有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经历。卡萝尔攀登了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阿根廷境内的数座冰峰,每座的海拔都不低于7000米。李军在登珠峰的过程中,大约15天住在6500米高度的营地,每天就在高度7028米、7500米间反复拉练,以适应高海拔。
本报专访5年内登顶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年长女性——
美国老太:登山时能感到自己的强大
66岁的美国人卡萝尔·马舍特是“七大高峰俱乐部”最年长的女性成员,绰号“银狐”。她在6岁时被诊断患上脊髓灰质炎,经过痛苦的治疗后痊愈。大学毕业后,卡萝尔作为流行病学家在犹他州卫生部工作,但50岁时的一连串打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通过登山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60岁时,马舍特开始了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征程。此后数年间,她逐一登顶了这些高峰,最终在去年3月17日征服最后一座高峰——大洋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圆了自己的梦,刷新世界纪录。日前,刚刚从珠峰大本营归来的卡萝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再次讲述征服珠峰背后的故事。
记者:是什么让你在60岁时选择登山?
卡萝尔:到了50岁,我才认为自己正式成为一名成年人。我有一份大学教授工作,和自己爱着的人长久相恋,喜欢远足、登山,喜欢在犹他州的家附近滑雪。但我的生活很快就被摔得粉碎,我开始绝望。只有在登山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的强大和专注。我去南美洲学习高海拔登山技巧,发现自己还挺有天赋。经过10年的业余登山生涯,我在60岁时开始攀登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我父亲在60岁时死于第二次心脏病,我打算让自己的60岁保持健康和活力。
卡萝尔:我从50岁时开始接受药物治疗,配合健康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开始恢复。我确实恐高,克服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我为自己发明了一套治疗恐高症的办法,比如缓慢地深呼吸、诵经祈祷。登山当然危险,但生活本身到处是危险,死于心脏病的人比登山殉难者多多了。
记者:你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什么时候?
卡萝尔:最要命的一次,是我从珠穆朗玛峰下山的途中出现了失明。我发现周围的东西开始变得模糊,逐渐变成淡黄色。我以为这可能跟琥珀色护目镜有关,当我伸手想摘掉眼镜时,才发现压根没戴。当时我只能保持冷静,尝试其他办法。比如转过身来、倒退着下山,情况就会好些。(下山时)每次跌倒,我都想躺着不起来,我很疲倦,右肩和后背都受了伤,一度以为会死在那里。但当时我意识到,要想活下来就必须爬起来。从峰顶回来后,我认为自己不可能再登山了,但几个月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本报专访在最后一刻为救人而放弃登顶的李军——
西安小伙:十个人的梦想换条命,值!
“只有我们之间才能互相理解,都是男人,怎么会哭成那样”、“登顶之前,我特意吃了自带的羊肉泡馍,但两小时后我们却开始下撤”、“我去是为打破商业登山纪录”、“这样的事只有在中国队才能发生,只有中国人才会不顾一切地救人。”
5月17日,中国商业登山队A组的7名成员成功登顶,撤退至8650米时,浙江丽水的山友夏剑峰突感不适,无法下山。紧急关头,在珠峰垂直距离400米处等待登顶的10名B组队员,贡献出自己的氧气和向导,艰难但成功地完成人类8650米的营救,36岁的西安小伙李军正是B组一员。
没登顶有遗憾但不后悔
记者:讲讲那件让你“一举伟大”的憾事吧,后悔吗?
李军(不住叹气):登顶珠峰是我们B组十人的共同梦想,救夏剑锋也是我们十人的共同选择。当然有遗憾,却不后悔,还是那句“十个人的梦想换夏大哥的命,值!”当时可以选择不救,继续登顶,但若因此赔上夏剑锋的命,才是一辈子的遗憾。尤其下撤到7028米,是出事后首次见到夏剑锋,更觉得放弃值得,那是种复杂的欣慰。
“我承认,这几日正试着让自己想点别的事儿。”但他心里明白夏剑锋得救的关键是他自身强烈的求生欲。夏撤退到8650米时开始不适,时昏时醒。醒着时确实说了“我有三亿,你们救我,我给你们一亿”这是给援救的向导们说的,通过步话机传到8400米的,他真的特别想活下来。据说在路上他还不断重复,“我是一孤儿。但我来的时候向我的孩子们许诺,我一定要回去,我不能让他们也成为孤儿。”是这些鼓励的话才让施救的人有劲儿救他。
我受人影响,也希望影响人
记者:哪些人促成了你的珠峰梦?
李军:“这个梦是逐渐明晰的。2003年,从媒体上得知王石登顶,才知道原来珠峰还能登,有了一些念头,但珠峰离我还很遥远;2005年,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我在陕西测绘局的一位朋友有幸参与,给我带回珠峰石头,开始觉得珠峰也不远,敢做这个梦;2009年,蒲伟成功登顶,他实现了我的梦,我现在还记得啤酒瓶上贴满的广告。我尝试接近他,并成为好友,他也是我珠峰梦永远的导师之一,他教会我:登山必须有体能,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志。我是受了他的激励,所以也希望激励所有有珠峰梦的人。”
>>争议
珠峰被商业化垄断?
如今,登珠峰早已不是专属于职业探险家的运动,随着更多业余爱好者的加入,这已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日本一家旅游公司开辟了挑战珠峰另类旅游线路,每位登山者必须没有任何身体疾患,在登顶前必须先经历长期高海拔训练,每人收费700万日元(约合42万人民币)。
提升价格因为是稀缺资源
目前商业化攀登珠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国外登山服务公司,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出发;二是经由北坡,这条线路目前只有西藏圣山探险公司有经营资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来自西藏登山学校。
据报道,从北坡登珠峰的“门票”高达30万人民币左右。圣山探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首先,并不是有钱就能攀登珠峰,必须通过中国登山协会获得攀登8000米以上高峰的许可并通过体检,才有攀登珠峰的资格;其次,公司收取的主要是服务费,并非所谓‘门票’,包括营地、向导、协作等强大的服务团队。”想要攀登的人太多,珠峰只有一座,属于稀缺资源,提升价格是杠杆调节的一种方式。
尼泊尔南坡被视为难度系数相对较低,这里的商业登山开发也较早。有多家国际大公司进驻这个市场,互相之间存在竞争,服务和配套也相对完善。
国内“北坡”处于行业垄断的情况
去年登山季,曾多次攀登过珠峰的王天汉因私自攀登珠峰,在7800余米处被圣山公司的向导捆绑下山,在当时非常轰动。事后圣山探险公司证实,王天汉没有获得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号营地(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须要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复许可,有此许可才可攀登),属于“偷登行为”。
有业余登山者认为,国内处于行业垄断的情况,形成了一条不可触动的利益链条,存在收费价格不合理、审批时间长等问题。专业人士表示,圣山公司的处理方式确有不妥之处,王天汉的做法也存在问题:首先是他的“自由登山”不具备物资供给,基本靠“蹭”,包括用别人的帐篷及路绳等;其次,目前中国登协对于高海拔登山有明确的规定,“偷登”属于违规行为,应当予以禁止。华商报特约记者刘璟文
>>支持
商业化助爱好者圆梦
那么,珠峰真的已经蜕化成了一个任人践踏的旅游景点了吗?李军从亲身经历来看,认为商业化也并非一件坏事。
他首先解释了《美国国家地理》刊登的游客如潮的珠峰照片:“这登顶珠峰是个难度极大的活动,虽然照片看起来游人非常多,就像国内的某个景区,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任何人只要交了钱都可以去登顶,照片上那些人都是全球登山界的精英。”
由于救援导致登顶的失败,李军说:“但就圣山公司对夏剑锋的救援来看,真的是不计代价的救援。本有8000米以上不救人的国际惯例,但圣山这次共派15名向导参与,按8万一趟的向导费算,近120万,同时消耗60瓶氧气,按一瓶为1万3,总共将近200万。所以商业化也未完全造成商业规律凌驾登山规律之上的情况。“我支持商业化,第一,商业登山还能帮助更多的人,比如帮我这种登山爱好者实现登珠峰的梦想;第二,减少登顶珠峰的风险。所以,对于仅开展了10年的商业登山,我们要给予空间、时间让其成长,让其机制完善。”
当然即便事件亲历者李军为我们讲述整个事件后,仍有不少疑问没能解答。比如珠峰关门时间为9个小时,A组出发登顶为17日凌晨4点,按关门时间,13点就必须撤退,不管是否成功,但A组直到21点才开始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