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铁路投机狂潮
在83年前的今天,1942年6月13日(农历1942年4月30日),英国铁路投机狂潮。
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由此导致了巨量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问题亟待解决。在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和一位野心勃勃的投机者的推动下,英国由“运河时代”进入全新的“铁路时代”,掀起了一轮投机狂热。这位发明家就是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的乔治·史蒂芬森( 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而这位投机者则是被称为“铁路大王”的乔治·赫德森(George Hudson,1800 –1871)。
英国铁路投机狂潮
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森设计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这种机车被用于在矿区的车道上运煤。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铁路。史蒂芬森将铸铁轨道改进为更结实耐用的锻造铁轨,选定的轨距4英尺8.5英寸后来成为世界铁道的标准轨距。开通仪式上,史蒂芬森亲自驾驶自己设计的实用型机车,拖动着数十节车厢搭载了三百多名好奇的乘客和几十吨煤和面粉,沿途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一位骑马打猎的绅士试图策马和火车赛跑,结果输了。铁路机车成为运载能力最强大的陆上交通工具,国会很快通过了6项铁路建设法案,但年底爆发的经济危机浇灭了这次短暂的铁路热潮。
1829年,史蒂芬森父子与布斯合作设计制造的的“火箭”号蒸汽机车以运行可靠、速度最快赢得了由政府举行的蒸汽机车竞赛,证明了机车动力明显优于固定的蒸汽机和马匹牵引,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在联接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之间的铁路开通时,时任英国首相惠灵顿公爵亲自参加典礼,隆重的典礼成了史蒂芬森父子的火车游行。史蒂芬森名声大噪,被任命为其他多条铁路工程的总工程师。蒸汽机车作为铁道运输动力霸主的时代从此开启。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
1842年6月13日,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平生第一次乘坐火车,这次从帕劳到帕丁顿的旅行远离了尘土和炎热,给女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过,据说女王觉得每小时30公理的车速过快,十分担心火车会从铁轨上掉下来。
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当首批蒸汽机车出现时,公众对这一喷着烟雾发出巨响的“钢铁怪兽”是怀疑的,运河公司和马车出租业者出于竞争的考虑也激烈反对铁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的强大运输能力和获利能力充分展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媒体的评价也发生了逆转。全英国的期刊和小册子都宣称铁路是史无前例的革命性进步,“铁路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对这次革命的影响展开了无尽的想象,迅速壮大的铁路媒体对公众狂热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波铁路建设和投机狂潮中,资本大亨乔治·赫德森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赫德森出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虽然没有受过什么良好教育,但从小就善于算计,爱投机。从1834年起,赫德森就敏锐地意识到了铁路的诱人前景并投身铁路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赫德森结识了史蒂芬森,两人相谈甚欢。赫德森需要倚仗史蒂芬森的声誉,史蒂芬森则十分欣赏赫德森的雄心、热情和能力。赫德森擅长利用公众的狂热来达到个人目的,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等活动,不断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借助史蒂芬森的名气,赫德森向社会公众的融资变得更加顺利。他承诺高额红利回报,在投资的铁路项目获利之前就用新筹集的钱支付旧的融资的利息。作为多家铁路公司的董事长,赫德森行事霸道,公司账目全由自己保管,拒绝召开财务会议。高额红利蒙蔽了公众的眼睛,加上当时缺乏严格审计,很长时间里居然无人对这个“庞氏游戏”产生怀疑。赫德森利用筹集到的资金不断修建新铁路或接管其它公司的铁路,他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试图控制整个英国的铁路系统。
1844年末的英国经济形势前景看好,利率处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农业连年丰收。铁路的建造成本下降,而铁路收入迅速增长,三大铁路公司分红都高达10%,是当时利率的四倍。英国从南到北不过1000多公里,东西最窄的地方不到2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这些铁路修建起来密度将高得惊人。
进入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报纸上充斥着铁路公司诱人的招股广告。新上市的铁路公司只将少数股票拿到市场上发售,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报纸大肆吹捧加上经纪人的抬价,一旦股票溢价交易,创办者就抛掉手上保留的股票获得暴利。全国上下,无论身份显贵或是卑贱,有学识或是没文化,都被卷入其中,为铁路而痴狂,惠灵顿公爵、著名作家勃朗特姐妹等知名人物都未能幸免。到8月末,投机接近高潮。一些铁路公司的认购凭证转手便可获利5倍,而以铁路公司股票做抵押的贷款利息高达80%。赫德森的名望和财富也在1845年到达顶点,他当选为英国下议员,大量购置田产和豪宅,甚至为自己家建了火车站和三公里长的专线。
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狂热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逐渐暴露。随着铁路修建的展开,铁路公司开始催缴股票认购的余款。到10月初,为应付催缴,投机者不得不减少持股,股价因此开始下滑。英格兰银行担心黄金储备减少,将利率小幅提高0.5个百分点到3%,暗示了铁路狂欢的终结。随着认购凭证的溢价蒸发,铁路崩盘的传言顺着铁路迅速从伦敦传到各地交易所,致使这些市场陷入瘫痪,连累那些一直支付红利的铁路公司也乏人问津。不过,1845年10月的恐慌过后,铁路建设的狂热依旧在持续,进一步加重了认购余款催缴的负担。随着施工的进行,资金不断流出正常商业渠道,用于支付土地、铁轨、木料及劳工费用,原本用于其他工业和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钱也都被铁路投资侵占。1846年,夏季作物欠收,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当年全英国投资铁路上的钱抵得上英国的出口额,比英国政府的税收还要高得多。
少数保持了清醒的媒体,如《泰晤士报》、《经济学人》等开始质疑铁路所需的资金将从何而来?它们抨击赫德森的做法,并对泡沫破灭的可怕后果提出警告。四面楚歌的赫德森不得不继续采用作假和派发红利的方式掩饰亏损。1847年,英格兰银行再度提高利率至4%。到1848年,“击鼓传花”的游戏终于结束了。1850年1月,英国铁路股票价格相比最高点平均下跌了85%以上,总市值尚不及已投入资本的一半,成千上万的普通股票持有者破产。赫德森的铁路王国轰然倒塌,此前种种不端行径被揭露,在偿还了挪用的公司款项后,他逃离英国避债,还曾因欠债不还被捕。1871年冬,这位曾经的英国首富、“铁路大王”凄然去世,身家仅余200英镑。
19世纪英国的铁路投机狂潮始于令人信服的增长故事——铁路确实是革命性的创新,更快捷廉价的运输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自由放任精神,英国政府极少干预,铁路系统的发展完全交给私人企业。铁路的预期增长被过度乐观的人们严重高估,在盲目的乐观中,不受控制的扩张留下了一个杂乱的铁路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伦敦与彼得伯勒之间居然建了三条铁路,实际上只要一条就够了。铁路修建过多导致竞争加剧,铁路的平均收入迅速下降,很多后期修建的铁路一直回报甚微,到汽车问世后遭到淘汰,资本被严重浪费了。而几乎同时进行的法国、比利时等国的铁路建设则由于政府的及时果断参与而避免了失控局面的出现。
对新奇的东西和财富感到兴奋或许是人的本性,贪婪、盲从和恐惧也是难以克制的,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投机的狂热总是相生相伴,由此必然导致市场力量的自由放任与政府之手的调控监管之间的权衡。令人遗憾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泡沫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百余年前历史的重演。(文/周彩霞)
参考文献:
[英]彼得•杰伊《财富的历程:华尔兹舞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英]爱德华•钱塞勒《金融投机史:资本的游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罗伯特·Z.阿利伯《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第六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吴军《文明之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