佉卢文字符Kharoshthi
U+10A00 - U+10A5F
- 𐨀U+10A00
- 𐨁U+10A01
- 𐨂U+10A02
- 𐨃U+10A03
- 𐨅U+10A05
- 𐨆U+10A06
- 𐨌U+10A0C
- 𐨍U+10A0D
- 𐨎U+10A0E
- 𐨏U+10A0F
- 𐨐U+10A10
- 𐨑U+10A11
- 𐨒U+10A12
- 𐨓U+10A13
- 𐨕U+10A15
- 𐨖U+10A16
- 𐨗U+10A17
- 𐨙U+10A19
- 𐨚U+10A1A
- 𐨛U+10A1B
- 𐨜U+10A1C
- 𐨝U+10A1D
- 𐨞U+10A1E
- 𐨟U+10A1F
- 𐨠U+10A20
- 𐨡U+10A21
- 𐨢U+10A22
- 𐨣U+10A23
- 𐨤U+10A24
- 𐨥U+10A25
- 𐨦U+10A26
- 𐨧U+10A27
- 𐨨U+10A28
- 𐨩U+10A29
- 𐨪U+10A2A
- 𐨫U+10A2B
- 𐨬U+10A2C
- 𐨭U+10A2D
- 𐨮U+10A2E
- 𐨯U+10A2F
- 𐨰U+10A30
- 𐨱U+10A31
- 𐨲U+10A32
- 𐨳U+10A33
- 𐨴U+10A34
- 𐨵U+10A35
- 𐨸U+10A38
- 𐨹U+10A39
- 𐨺U+10A3A
- 𐨿U+10A3F
- 𐩀U+10A40
- 𐩁U+10A41
- 𐩂U+10A42
- 𐩃U+10A43
- 𐩄U+10A44
- 𐩅U+10A45
- 𐩆U+10A46
- 𐩇U+10A47
- 𐩈U+10A48
- 𐩐U+10A50
- 𐩑U+10A51
- 𐩒U+10A52
- 𐩓U+10A53
- 𐩔U+10A54
- 𐩕U+10A55
- 𐩖U+10A56
- 𐩗U+10A57
- 𐩘U+10A58
佉卢文,又名犍陀罗文,是一种古代文字,通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至公元3世纪时就已逐渐消失,但在丝绸之路各地仍被使用,可能一直到7世纪才彻底被遗弃。佉卢这个字的是音译,因为相传这种文字为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驴唇仙人所创,所以又名驴唇体文书。
佉卢文可能是在波斯人统治时从亚兰字母演变出来的,但是没有发现这种演变的确实证据。佉卢文字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文的出现时间相近,但婆罗米文字在印度和东南亚的许多文字中派生,而佉卢文没有什么后继文字,最后被婆罗米系文字取代。然而,佉卢文使用时正是佛教发展时期,有许多佛经是用佉卢文记载的,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大英图书馆在1994年获赠公元1世纪用佉卢文字书写的最早佛教桦树皮经,是在阿富汗发现的。佉卢文字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向左横向书写,一般用草体,也有在金属钱币上和石头上的铭文。如同婆罗米文一样,但与其他元音附标文字不同的是,佉卢文的元音附标很多时都不单单是一个附标,一来因为它的位置并不固定,更多时会跟原来的字母组合成一个合体字。
佉卢文是一种死文字。所谓‘死’文字,就是说它曾经流传过,但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失传,灭绝干净。语言文字也像生命,有其发展、延续过程,其特点之一,就是谱系分明。但佉卢文却并未演变蜕化成其他的当行文字。最早于18世纪末叶,在中亚的上古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的国家铸币上,见到了这种从来没见过、不可识的文字。开始,人们称它为‘巴克特里亚文’,后来又被称为‘喀布尔文’、‘雅利安文’、‘犍陀罗文’等,后来,一位法国学者在佛经中见到了它的名字——‘佉卢虱咤书’,此后才给它定名为‘佉卢虱咤文’,简称‘佉卢文’。
“它之所以神秘难解,主要是因为它‘死’得太彻底,太干净利索。找不到它与任何‘活’的语言有承继关系,所以破译难度大。这种文字创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波斯时代,公元5世纪随着楼兰亡国而被完全废弃。出土过这些文字的地方,除了楼兰,在中国,就只有古于阗等塔克拉玛干地区,以及洛阳。——节选自《大昆仑一新疆秘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