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堵

ㄉㄨˇ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UNICODE:5835

五笔:FFTJ 仓颉:GJKA 郑码:BBM 四角:44160

笔画顺序:横、竖、提、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基本字义

堵 dǔ ㄉㄨˇ 
  1. 阻塞(sāi ㄙㄞ),挡:~塞。~挡。~截。~击。~嘴。
  2. 心中不畅快:~心。
  3. 墙:围者如~。
  4. 量词,用于墙。
  5.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6. 姓。

外语翻译

  • 英语:wall; stop, prevent; stop up
  • 德语:zustopfen (V)
  • 法语:boucher,obstruer,étouffé,oppressé,(classificateur pour les murs)​

详细解释

  •  dǔ 

〈名〉

  1.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1. 同本义 [wall]
      1. 堵,垣也。五版为一堵。——《说文》
      2. 环堵之室。——《淮南子·原道》
      3.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2. 又如:堵墙(墙垣,土墙。用来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墙)
      1. 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1. 百堵皆作。——《诗·小雅·鸿雁》
      2. 又如:堵雉(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动〉

        1. 堵塞 [stop up;block up]。如:堵当(抵挡;阻挡);堵御(阻挡抵御);堵嘴(理屈而语塞;给人利益使其不说反对话);堵搡(方言。用话堵人,使人无言可对);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量〉

          1. 多用于墙,也用于其他物体。如:一堵烟尘;一堵墙

            〈常用词组〉堵缝 堵击 堵截 堵口 堵塞 堵心 堵噎 


            国语词典

            •  dǔ ㄉㄨˇ 

            〈名〉

            1. 墙壁。
              1.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 唐·柳宗元〈梓人传〉:「画宫于盈尺,而曲尽其制。」
            2. 量词。计算墙壁的单位。
              1. 如:「一堵墙」。
              2. 唐·张祜〈游天台山〉诗:「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
            3.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叔。

              〈动〉

              1. 阻塞。
                1. 如:「堵塞」、「住破洞」。
              2. 以言语顶撞或遏阻别人。
                1. 《红楼梦·第三七回》:「当著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

              《康熙字典》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𠀤音賭。【說文】垣也。一丈爲板,五板爲堵。【詩·小雅】百堵皆作【韓詩外傳】原憲居環堵之室,茨以蓬蒿。

              又懸鐘磬之名。【周禮·春官】小胥半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虡,謂之堵,全𨻰之在一虡,謂之肆。

              又相安曰安堵。【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

              又畜積之象。【莊子·盗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

              又方語,若箇,這箇,兀的,曰阿堵。【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字,婦令婢以錢繞牀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中物。

              又姓。【左傳】鄭有堵叔。

              又【廣韻】章也切【集韻】止野切,𠀤音者。縣名。【史記·張釋之傳】釋之,堵縣人。亦姓。【左傳】鄭堵女父,堵狗。

              又山名。【山海經】苦山東曰堵山,神天愚居之。

              又水名。【水經注】堵水,出堵陽北山南,源逕小堵鄕。【後漢·光武紀】岑彭爲征南大將軍,討鄧奉于堵鄕。

              又【集韻】東徒切。同闍。城門臺也。

              又時遮切,音蛇。【爾雅·釋宮】闍謂之臺。闍,或从土。


              说文解字

              垣也。五版爲一堵。从土者聲。𩫭,籒文从𩫖。當古切


              (堵)垣也。儒行曰。儒有一畞之宫。環堵之室。注云。宫謂牆垣也。堵、面一堵也。面一堵者、謂面各一堵也。依鄭說堵與垣別。大氐散文則通。對文則別也。五版爲堵。詩毛傳曰。一丈爲板。五板爲堵。此五經異義所謂古周禮、古春秋說也。異義今戴禮及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爲堵。五堵爲雉。板廣二尺。積高五板爲一丈。五堵爲雉。雉長二十丈。何休注公羊取韓詩說。古周禮及古春秋左氏傳說。一丈爲板。板廣二尺。五板爲堵。一堵之牆長丈、高丈。三堵爲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以度長者用其長。以度高者用其高也。諸說不同。鄭辨之云。左氏傳。鄭莊公弟段居京城。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古之雉制、書傳各不得其詳。今以左氏說鄭伯之城方五里。積千五百步也。大都三國之一。則五百步也。五百步爲百雉。則知雉五步。五步於度長三丈。則雉長三丈也。雉之度於是定可知矣。玉裁按鄭駁異義。取古周禮、春秋說。一丈爲板。計之適合。未嘗自立說六尺爲板也。迨箋詩則主用古說。參以公羊傳五板而堵、五堵而雉、而定爲板長六尺。鄭意公羊五板而堵者、高一丈也。五堵而雉者、廣三丈也。何注公羊取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而堵爲四十尺。五堵而雉爲二百尺。說各乖異。似古周禮、春秋、毛詩說爲善。高一丈、廣三丈爲雉。不必板定六尺也。許君異義未詳其於古今孰從。此云五板爲堵。古今說所同也。葢言板廣二尺。五板積高一丈爲堵而已。其長幾尺爲板、幾堵爲雉、皆於古今說未敢定。从土。者聲。當古切。五部。

              (𩫭)籒文从𩫖。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u˨˩˦
              • 唐代读音: dǒ
              • 日语读音: KAKI
              • 韩语罗马: TO
              • 现代韩语: 도
              • 客家话: [梅县腔] du2 du3 [台湾四县腔] du3 du2 [客英字典] du3 [客语拼音字汇] du2 du3 [海陆腔] du3 du2 [东莞腔] du3 [宝安腔] du3
              • 粤语: dou2
              • 近代音: 端母 魚模韻 上聲 覩小空;
              • 中古音: 端母 姥韻 上聲 覩小韻 當古切 一等 合口;照章母 馬韻 上聲 者小韻 章也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模部 ;王力系统:端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