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秃

ㄊㄨ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2 总笔画:7 UNICODE:79C3

五笔:TMB|TWB 仓颉:HDHN 郑码:MFQD 四角:20217

笔画顺序:撇、横、竖、撇、捺、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基本字义

秃 tū ㄊㄨˉ 
  1. 人无头发,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子。~头。~顶。
  2.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
  3.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外语翻译

  • 英语:bald
  • 德语:unverblümt ,glatzköpfig (Adj)​,kahlköpfig (Adj)​,Tu (Eig, Fam)
  • 法语:chauve,nu

详细解释

  •  tū 

〈形〉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义:头顶无发)
    1. 同本义 [bald;hairless]
      1. 秃,无发也。——《说文》
      2. 秃者不免。——《礼记·问丧》
      3. 秃者不髽。——《礼记·丧服四制》
      4. 齐人谓无发为秃揭。——《礼记·明堂位》注
      5. 秃翁。——《后汉书·匈奴传》。注:“即乃翁也。”
      6. 齿危发秃。——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秃厮(光头家伙);秃科子(秃脑瓜);秃驴(光头驴。骂和尚的话);秃颅(秃头);秃人(秃发的人);秃儿(犹秃奴);秃发(头发脱落)
      1. 山无草木[bare]。如:秃山(不生草木的山丘);秃树(枯树)
        1. 不戴帽、不穿鞋 [bare]。如:秃巾(光着头不包头巾);秃露(赤身显露)
          1. 脱落,脱光[come off;bald]。如:秃友(戏称毫毛脱落的笔);秃落(脱落)
            1. 物体失去尖端,不锐利 [blunt;without a point]。如:秃颖(秃笔);秃毫(脱毛的笔);秃管(秃笔)

              〈名〉

              1. 詈词。指僧侣[monk]。如:秃丁(对僧人之讥称);秃人(动机不正的出家人);秃厮(对僧人讥嘲之词);秃奴(对僧人的蔑称);秃士(谓僧侣);秃歪剌(对僧尼的恶称)

                〈常用词组〉秃笔 秃顶 秃头 秃头 秃子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

                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

                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

                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

                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说文解字

                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凡秃之屬皆从秃。王育說:蒼頡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他谷切〖注〗𣬜,《玉篇》籀文禿字。


                (禿) 無髮也。 喪服四制曰:禿者不髽。明堂位注曰:齊人謂無髮爲禿楬。周禮醫師注曰:庀,頭痬。亦謂禿也。引伸之,凡不銳者曰禿。釋名曰:沐,禿皆無上皃之稱。沐者,管子云沐塗樹之枝。謂刊落之也。 从儿,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 按粟當作秀,以避諱改之也。𥝩下云:禾成秀也。然則秀𥝩爲轉注。象禾秀之形者,謂禾秀之穎屈曲下𠂹,莖屈處圓轉光潤如折釵股。禿者全無髮,首光潤似之,故曰象禾秀之形。秀與禿古音皆在三部,故云禿取秀之聲爲聲也。許書兩言取其聲。世下曰: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謂取曳聲也,此云象禾秀之形,取其聲。謂取秀聲也。皆會意兼形聲也。其實秀與禿古無二字,殆小篆始分之。今人禿頂亦曰秀頂,是古遺語。凡物老而椎鈍皆曰秀,如鐡生衣曰銹。他谷切。 凡禿之屬皆从禿。王育說: 謂以上爲王育說也。 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㠯制字。未知其審。 因一時之偶見,遂定千古之書契。禿人不必皆伏禾中,此說殆未然矣。廣韵禿下曰:說文云:無髮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文字音義云:倉頡出見禿人伏於禾中,因以制字。廣韵不以倉頡云云爲說文語,則知古本無倉頡以下十七字。而王育說三字爲結上之辭,全書例固如此。文字音義者,唐書藝文志有玄宗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是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ʰu˥
                • 唐代读音: tuk
                • 日语读音: HAGE HAGERU KAMURO
                • 韩语罗马: TOK
                • 客家话: [海陆腔] tut7 [客英字典] tut7 [台湾四县腔] tut7
                • 粤语: tuk1
                • 中古音: 透母 屋韻 入聲 秃小韻 他谷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屋部 ;王力系统:透母 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