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蕢

kuìㄎㄨㄟˋ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UNICODE:8562

五笔:AKHM 仓颉:TLMC 郑码:EJAL 四角:44806

笔画顺序: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外语翻译

  • 英语:edible amaranth; straw basket
  • 德语:Kui (Eig, Fam)
  • 法语:panier

国语词典

  •  kuì ㄎㄨㄟˋ 

〈名〉

  1. 用草绳或竹片编成的盛土器具。似今日的簸箕。
    1. 《说文解字·艸部》:「,艸器也。」
    2. 《论语·宪问》:「有荷而过孔氏之门者。」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尚。

    《康熙字典》

    〔古文〕𤆂【唐韻】【韻會】𠀤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𠙽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𠙽,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说文解字

    艸器也。从艸䝿聲。臾,古文蕢,象形。《論語》曰:“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求位切〖注〗𤆂,古文。


    (蕢)艸器也。孟子曰。不知足而爲屨。我知其不爲蕢也。知蕢是盛物之器。从艸。貴聲。求位切。十五部。

    (㬰)古文蕢。象形。論語曰。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此古文論語也。憲問篇。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kʰuei˥˧
    • 日语读音: ARERU
    • 客家话: [海陆腔] kui6 kui3 [客英字典] kwui5 [台湾四县腔] kui5 kui3 [梅县腔] kwi5
    • 粤语: gwai6
    • 近代音: 溪母 齊微韻 去聲 簣小空;
    • 中古音: 溪母 怪韻 去聲 蒯小韻 苦怪切 二等 合口;群母 至韻 去聲 匱小韻 求位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沒部 ;王力系统:羣母 物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