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語

ㄩˇ

ㄩˋ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UNICODE:8A9E

五笔:YGKG 仓颉:YRMMR 郑码:SBXJ 四角:01661

笔画顺序: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基本字义

語 yù ㄩˋ 
  1. 均见“语”。

外语翻译

  • 英语: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 德语:Sprache (S)
  • 法语:dire à,langue,langage,parler,dire,contexte (d'une phrase ou d'un texte)​

国语词典

  •  yǔ ㄩˇ 

〈动〉

  1. 说话、谈论、议论。
    1. 如:「不言不」、「默默不」。
    2. 《论·述而》:「子不:怪、力、乱、神。」
    3.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文学》:「去后看庄、老,更与王,便足相抗衡。」
  2. 虫鸟野兽鸣叫。
    1. 唐·韦庄〈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词:「绿槐阴里黄莺,深院无人春昼午。」
    2. 宋·范成大〈蛩〉诗:「壁下秋虫,一蛩鸣独雄。」

〈名〉

  1. 用口头表达的话。
    1. 如:「语言」、「语无伦次」。
    2. 唐·岑参〈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报平安。」
  2. 诗词文章中的字句。
    1.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 《宋史·卷二六三·李穆传》:「十岁为诗,往往有警。」
  3. 特指古、谚、俗等。
    1.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2. 《商君书·更法》:「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4. 传达思想或讯息的动作或信号。
    1. 如:「手」、「旗」。
    2. 南朝梁·刘孝威〈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窗疏眉度,纱轻眼笑来。」
  5. 虫鸟等的鸣叫声。
    1. 如:「蝉」。
    2. 《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传》:「及其化行,则缓耳雕脚之伦,兽居鸟之类,莫不举种尽落。」
  •  yù ㄩˋ 

〈动〉

  1. 告诉。
    1. 《论·阳货》:「居,吾女。」
    2.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常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康熙字典》

【唐韻】魚舉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𠀤魚上聲。【說文】論也。【徐曰】論難曰語。語者,午也。言交午也。吾言爲語,吾,語辭也。言者直言,語者相應答。【釋名】敘也。敘己所欲說也。【易·頤卦】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詩·大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疏】直言曰言,謂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禮·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註】言,自言己事也。語,爲人論說也。【家語】孔子之郯,遭程子于塗,傾蓋而語終日。

又國名。【別國洞冥記】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因名善語國。

又【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𠀤魚去聲。【廣韻】告也。【增韻】以言告人也。【左傳·隱元年】公語之故。【論語】居,吾語女。

又敎戒也。【魯語】主亦有以語肥也。

又地名。【前漢·閩粵王傳】錢唐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爲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也。今吳南亭是。【師古曰】語,或作篽、籞。


说文解字

論也。从言吾聲。魚舉切


(語)論也。此卽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从言。吾聲。魚舉切。五部。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jy˨˩˦; jy˥˧
  • 唐代读音: *ngiǔ ngiù
  • 日语读音: KATARU KOTOBA TSUGERU
  • 韩语罗马: E
  • 现代韩语: 어
  • 越南语: ngữ
  • 客家话: [海陆腔] ngi1 ngi3 [东莞腔] ngi1 [沙头角腔] gni1 [客英字典] ngi1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1 ngi3 [梅县腔] ni1 ngi1 [陆丰腔] gni1 [宝安腔] ngi1 [客语拼音字汇] ngi1
  • 粤语: jyu5 jyu6
  •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上聲 語小空;
  • 中古音: 疑母 語韻 上聲 語小韻 魚巨切 三等 合口;疑母 御韻 去聲 御小韻 牛倨切 三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疑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