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頗

ㄆㄛ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4 UNICODE:9817

五笔:HCDM|BDMY 仓颉:DEMBC 郑码:XIGO 四角:41286

笔画顺序: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字义

頗 pō ㄆㄛˉ 
  1. 偏,不正:偏~。~覆。~僻。
  2. 很,相當地;~為(wéi)。~佳。~久。~以為然。
  3. 姓。

外语翻译

  • 英语:lean one side; very, rather
  • 德语:ganz, vollständig (Adj)​,parteiisch (Adj)​,recht (Adj)​,ziemlich (Adj)​,ziemlich, beträchtlich (Adj)​,beträchtlich ,zu einer Seite geneigt
  • 法语:assez,plutôt,quelque peu,un peu

国语词典

  •  pō ㄆㄛ 

〈形〉

  1. 不平正。
    1. 如:「偏」。
    2. 《楚辞·屈原·离骚》:「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
  •  pǒ ㄆㄛˇ 

〈副〉

  1. 略微。
    1. 《史记·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
    2.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2. 甚、很、非常。
    1. 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好道,晚家南山陲。」
    2. 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获戾,觉悚惶。」
  3. 可。表疑问的语气。
    1. 《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既出,(桓)​温问左右:『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2. 《洛阳伽蓝记·卷三·菩提寺》:「上古以来,颇有此事否?」
  4. 不可。
    1.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降魔变文》:「过去百千诸佛,皆曾止住其中,说法度人,量尘沙而算。」

〈名〉

  1. 姓。如明代有廷相。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𠀤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

    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

    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又【廣韻】【集韻】𠀤普過切,音破。【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说文解字

    頭偏也。从頁皮聲。滂禾切


    (頗)頭偏也。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从𩑋。皮聲。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pʰo˥
    • 唐代读音: *pɑ pɑ̌
    • 日语读音: KATAYORU SUKOBURU
    • 韩语罗马: PHA
    • 现代韩语: 파
    • 越南语: phở
    • 客家话: [海陆腔] po3 bo1 [宝安腔] po3 | bo1 [沙头角腔] po3 [陆丰腔] po5 [梅县腔] po3 po5 [客语拼音字汇] po3 [客英字典] po3 [台湾四县腔] po3 bo1 [东莞腔] po1
    • 粤语: po1 po2
    • 潮州话: po2 [饶平、揭阳、潮阳]pua2
    • 近代音: 滂母 歌戈韻 平聲陰 坡小空;滂母 歌戈韻 上聲 頗小空;
    • 中古音: 滂母 戈韻 平聲 頗小韻 滂禾切 一等 合口;滂母 過韻 去聲 破小韻 普過切 一等 合口;滂母 果韻 上聲 叵小韻 普火切 一等 合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歌部 ;王力系统:滂母 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