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字组词目录:

wěi开头   wěi结尾   wěi中间   wěi成语



拼音 “wěi” 僞组词

  1. 僞凤 [wěi fèng]
      假凤凰。典出《尹文子·大道上》:“楚 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 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 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伪凤易悦 楚,真龙反惊 叶。”
  2. 僞荆卿 [wěi jīng qīng]
      犹言假壮士。荆卿,即壮士 荆轲,战国 卫 人。为 燕 太子 丹 客,受命往刺 秦 王。
  3. 僞冒 [wěi mào]
      假冒;冒充。 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时 归明 人观察使 黄璘,措置 广西 边事,招徠 大理国 进奉。朝廷疑之,下本路帅臣究实。曾祖抗章言伪冒,忤 蔡京 意,乃落职宫祠。”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
  4. 僞从 [wěi cóng]
      假作同意。 清 陈确《哭吴子裒仲文》:“确 比有辨学之言,二子规之不遗餘力,确 感二子之言,入於骨髓,然卒不敢伪从。”
  5. 僞孔传 [wěi kǒng chuán]
      《古文尚书》东汉 时已亡佚,至 东晋 元帝 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 孔安国 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 孔颖达 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 宋 吴棫 朱熹 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 清 阎若璩 惠栋 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 孔安国《尚书传》为“伪 孔 传”,以明非真出于 孔安国 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尚书》:“郑 义与伪 孔 不同,有伪 孔 胜於 郑 者。”清 皮锡瑞《经学历史》七:“《书》主伪 孔,亦多空谈。孔 传 河 北不行,正义专取
  6. 僞体 [wěi tǐ]
      1.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7. 僞俗 [wěi sú]
      诈伪的风气。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修黎 抗伪俗弊习以成诗,而诗亦即受伪俗弊习之夭阏。”修黎,今译作“雪莱”。
  8. 僞撰 [wěi zhuàn]
      1.伪造杜撰。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书类》“《古三坟书》一卷”:“晁公武 云:‘张商英 伪撰。’”清 崔述《考信录提要·总目》“《补上古考信录》二卷”:“加以 杨 墨 之徒,欲絀 唐 虞 三代之治,藉其荒远无徵,乃妄造名号,伪撰事跡,以申其邪説。”
  9. 僞朝 [wěi cháo]
      指僭伪、非正统的王朝。晋 李密《陈情表》:“臣少事伪朝,歷职郎署。”
  10. 僞方 [wěi fāng]
      1.骗人的方术。《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者,必止之。”
  11. 僞化 [wěi huà]
      谓为敌伪势力所控制。刘笃庆《把敌人挤出蒲阁寨》:“蒲阁寨 是敌人一个中心据点,周围三十里以内的村庄,都被伪化了。”
  12. 僞书 [wěi shū]
      1.伪造的文书、信件。《史记·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赝书》:“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
  13. 僞师 [wěi shī]
      1.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吴 夷凶侈,伪师畏逼,将乘讎衅,席捲南极。”张铣 注:“伪师畏逼,谓 吴 将 步阐 降 晋,陆抗 攻之甚急。”
  14. 僞臣 [wěi chén]
      1.诈伪之臣。汉 桓宽《盐铁论·论诽》:“未见君子,不知伪臣。”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
  15. 僞史 [wěi shǐ]
      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唐 刘知几《史通·因习》:“当 晋 宅 江 淮,实膺正朔,嫉彼羣雄,称为僭盗。故 阮氏《七録》以 田、范、裴、段 诸记,刘、石、苻、姚 等书,别剏一名,题为‘伪史’。”
  16. 僞道 [wěi dào]
      邪伪不正之道。《后汉书·五行志二》:“明年,会得 阴后 挟伪道事,遂废迁于 桐宫。”严复《救亡决论》:“所託愈高,去实滋远。徒多伪道,何裨民生也哉!”
  17. 僞情 [wěi qíng]
      虚假的情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一有伪情,触涂难继。”
  18. 僞辞 [wěi cí]
      虚假的言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 徐福 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权 恃 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章炳麟《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故 乌石兰氏 自更曰乌,以援枝鸣,虽 韩愈 依违其间,夷汉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其不蘖芽于 豪州 受命之世灼灼也。”
  19. 僞蔽 [wěi bì]
      谓偏蔽而不正。清 姚莹《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 汉、唐 以来传註,屏弃不观,斯固可厌;陋而矫之者,乃专以考订、训詁、制度为实学,于身心性命之説,则斥为空疏无据;其文章之士,又喜逞才气,放蔑礼法,以讲学为迂拙:是皆不免於伪蔽。”
  20. 僞定 [wěi dìng]
      犹言表面平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戮 謖 以谢众……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然困於 南阳,险於 乌巢,危於 祁连,偪於 黎阳,几败 伯山,殆死 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卢弼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伪定者,言虽定一时之功,而有心於篡 汉,故曰‘伪’。”
  1. 僭僞 [jiàn wěi]
      1.指越礼不轨之事。 《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 慝僞 [tè wěi]
      奸伪。 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为治国有道,而助之以刑者,能令慝伪不作,凶邪改志。”
  3. 酢僞 [zuò wěi]
      欺诈。 酢,通“诈”。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杂抄》:“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伪者,貲二甲。”
  4. 烦僞 [fán wěi]
      杂乱虚假。《北史·程骏传》:“夫 老子 著抱一之言,庄生 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爽性,则冲真丧。”
  5. 谄僞 [chǎn wěi]
      谄媚诈伪。《后汉书·李固传》:“虽外託谦默,不干州郡,而諂伪之徒,望风进举。”《旧唐书·良吏传上·冯元常》:“元常 奏言‘状涉諂伪,不可诬罔士庶’,则天 不悦,出为 陇州 刺史。”宋 陆游《南唐书·潘佑传》:“陛下力蔽姦邪,曲容諂伪。”
  6. 空僞 [kōng wěi]
      谓徒有虚名。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予以空伪,承乏 东岳,忝素六载。”
  7. 诚僞 [chéng wěi]
      真诚与虚伪。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观器械之良窳,察俗化之诚伪。”清 唐甄《潜书·受任》:“君子之始得君也,观其聪明,观其用舍,观其诚伪,观其度量。”清 傅维鳞《明书·乱贼传二·满四》:“贼虽降,诚伪叵测。”
  8. 虚僞 [xū wěi]
      不真实;虚假。《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鲁迅《彷徨·伤逝》:“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9. 奸僞 [jiān wěi]
      1.诡诈虚假。《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姦伪之术也。”《韩非子·六反》:“姦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汉 桓宽《盐铁论·错弊》:“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姧伪息则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汉 王充《论衡·答佞》:“考乡里之迹,证朝廷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称,名实不相副,际会发见,姧为觉露也。”姧为,一本作“奸伪”。《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説那妇人做出许多
  10. 讹僞 [é wěi]
      亦作“譌偽”。诈伪。唐 白居易《策林一·风行浇朴由教不由时策》:“刑政偷薄,则讹伪起而奸宄臻。”亦作“譌偽”。讹错;错误。《旧唐书·吕才传》:“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 才 与学者十餘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明 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扬扢今古,别裁譌伪,讨论先正之绪言,追考六经 班 马 之谱谍,其在兹乎?其在兹乎?”清 程石邻《鹌鹑谱》:“兹因精为裁订,广为稽求,文以青黄,正其讹伪,俾好事者暇时繙閲。”
  11. 假僞 [jiǎ wěi]
      虚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 劝 表 子 琮,令归 太祖”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12. 浮僞 [fú wěi]
      虚伪。《后汉书·郎顗传》:“当其迁者,竞相荐謁,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姦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唐玄宗《<孝经>序》:“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宋 司马光《论举选状》:“如此,则求贤之路广,请託之源絶,浮伪之风息,得人之颂兴矣。”章炳麟《别录》:“其持书求荐,援引当道,浮伪諛佞,则胥徒所无也。”
  13. 祅僞 [yāo wěi]
      邪恶虚妄。《后汉书·蔡邕传》“臣子旷然,众庶解悦”李贤 注引《汉名臣奏》:“制曰:‘朕以不德,秉统未明,以招祅伪,将何以昭显宪法哉?’”
  14. 智僞 [zhì wěi]
      智巧伪行。《文子·上礼》:“各欲行其智伪,以容於世,而失大宗之本。”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治大国》:“民如胎鷇,主如赤子,智伪无因而生,巧故无由而起。”
  15. 晦僞 [huì wěi]
      隐晦与虚假。唐 高彦休《唐阙史·赵和》:“至於疑似晦伪之事,悉能以情理之。”
  16. 敌僞 [dí wěi]
      1.敌方的虚实。 《韩非子·内储说下》:“参伍既用於内,观听又行於外,则敌伪得。”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敌伪得’,得知敌之情伪也。”
  17. 闇僞 [àn wěi]
      昏昧诈伪。《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闇伪之所失也。”
  18. 南僞 [nán wěi]
      见“南讹”。
  19. 幻僞 [huàn wěi]
      虚假,不诚实。清 周亮工《书影》卷九:“﹝西僧﹞更问各国风气视 中国 何如?答曰:‘荒远那得如 中国,但诸国不如 中国 会説谎耳。’此言自 唐 虞 已来,便觉多媿,不独幻伪如今也。”
  20. 篡僞 [cuàn wěi]
      犹篡夺。《后汉书·张纯传》:“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21. 化性起僞 [huà xìng qǐ wěi]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元定 简学者 刘礪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謫 道州。”罗惇曧《文学源流》:“宋 儒排 荀子 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 荀子 化性起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