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字组词目录:

huì开头   huì结尾   huì中间   huì成语



拼音 “huì” 讳组词

  1. 讳辟 [huì pì]
      见“讳避”。
  2. 讳饰 [huì shì]
      隐瞒掩饰。 隐讳和掩饰
  3. 讳避 [huì bì]
      1.亦作“讳辟”。 2.隐匿回避。
  4. 讳日 [huì rì]
      人死亡之日﹔忌日。
  5. 讳人 [huì rén]
      谓忌讳看到产妇生育孩子。
  6. 讳蔽 [huì bì]
      隐瞒掩盖。
  7. 讳门 [huì mén]
      拒谏之门。
  8. 讳字 [huì zì]
      1.避称其字号。 2.名字。
  9. 讳问 [huì wèn]
      死讯。
  10. 讳过 [huì guò]
      隐瞒过错或失误。
  11. 讳免 [huì miǎn]
      隐瞒回避。
  12. 讳言 [huì yán]
      不敢或不愿说:无可讳言。 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 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后汉书.刘陶传》
  13. 讳迹 [huì jì]
      犹敛迹。谓藏身不出。
  14. 讳屈 [huì qū]
      谓因有所顾忌而不直书其事。屈﹐同“曲”。
  15. 讳名 [huì míng]
      避称其名。
  16. 讳死 [huì sǐ]
      1.忌言死亡。 2.避称死者的名。
  17. 讳饰格 [huì shì gé]
      修辞格的一种。说话时遇到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其它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
  1. 正讳 [zhèng huì]
      指人的正名。
  2. 月讳 [yuè huì]
      指月内应禁忌的事情。
  3. 有讳 [yǒu huì]
      死的婉词。
  4. 隐讳 [yǐn huì]
      谓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 因有难言之隐或忌讳而隐瞒不说军师不敢隐讳,对帝缓说。——《三国志平话》
  5. 疑讳 [yí huì]
      疑虑忌讳。
  6. 小讳 [xiǎo huì]
      幼时小名﹐多指帝王言。
  7. 无讳 [wú huì]
      1.没有顾忌;没有隐讳。 2.不讳。指灭亡。
  8. 台讳 [tái huì]
      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9. 胎讳 [tāi huì]
      犹乳名。
  10. 题讳 [tí huì]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
  11. 上讳下讳 [shàng huì xià huì]
      旧时称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之上一字,下讳即名之下一字。
  12. 辟讳 [pì huì]
      避讳。
  13. 避讳 [bì huì]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14. 不可讳 [bù kě huì]
      死的婉辞。
  15. 不讳 [bù huì]
      1.不隐讳。 2.不避尊长的名字。 3.死亡的婉辞。
  16. 惭讳 [cán huì]
      羞惭隐瞒。
  17. 称讳 [chēng huì]
      称呼名字。
  18. 斥讳 [chì huì]
      不避忌讳﹐直接指陈。
  19. 触讳 [chù huì]
      触犯讳忌。
  20. 奉讳 [fèng huì]
      1.谓居丧。《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陈澔集说:“凡卒哭之前﹐犹用事生之礼﹐故卒哭乃讳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讳”。 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21. 犯讳 [fàn huì]
      1.触犯尊长的名讳。 2.触犯忌讳。
  22. 法讳 [fǎ huì]
      敬辞。称出家人的法名。
  23. 范讳 [fàn huì]
      ①旧时指不避尊亲或上级的名讳。②说出忌讳的事或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这个地方,早晨起来谁要是说‘蛇’、‘虎’、‘鬼’什么的,就被认为是范讳,不吉利。
  24. 公讳 [gōng huì]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25. 官讳 [guān huì]
      1.旧时指尊长的名字。 2.正式的名字。
  26. 国讳 [guó huì]
      1.犹国丧。 2.指皇帝的名讳。
  27. 空讳 [kōng huì]
      毫无根据的忌讳。
  28. 连讳 [lián huì]
      谓名讳相同。
  29. 庙讳 [miào huì]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30. 密讳 [mì huì]
      犹忌讳。
  31. 内讳 [nèi huì]
      1.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 2.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32. 匿讳 [nì huì]
      隐瞒。
  33. 曲讳 [qǔ huì]
      1.蓄意隐瞒。 2.指曲意加以掩饰。
  34. 山讳 [shān huì]
      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韦昭注:“献,伯禽之曾孙,微公之子献公具。武,献公之庶子武公敖。”
  35. 襃讳 [bāo huì]
      1.亦作“褒讳”。 2.扬善隐恶。
  36. 为尊者讳 [wéi zūn zhě huì]
      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37. 大讳 [dà huì]
      1.大禁忌。
  38. 毫不避讳 [háo bù bì huì]
      丝毫不回避,忌讳地做某事。
  1. 毋庸讳言 [wú yōng huì yán]
      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1. 转喉触讳 [zhuǎn hóu chù huì]
      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2. 直言不讳 [zhí yán bù huì]
      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3. 直认不讳 [zhí rèn bù huì]
      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
  4. 以言为讳 [yǐ yán wéi huì]
      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5. 无庸讳言 [wú yōng huì yán]
      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6. 入门问讳 [rù mén wèn huì]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7. 不讳之变 [bù huì zhī biàn]
      不讳:死的婉词,指人死不可避免;变:变故。指人的死亡。
  8. 不讳之朝 [bù huì zhī cháo]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9. 不讳之门 [bù huì zhī mén]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10. 不讳之路 [bù huì zhī lù]
      指忠言直谏之路。
  11. 供认不讳 [gòng rèn bù huì]
      供认: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避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
  12. 毫不讳言 [háo bù huì yán]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13. 忌讳之禁 [jì huì zhī jìn]
      指禁忌的言论或举动。
  14. 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讳忌:隐瞒过失。指自己有过失,却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规劝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15. 讳败推过 [huì bài tuī guò]
      隐瞒失败,推托过失。
  16. 讳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讳莫如深,深则隐。——《谷梁传》
  17. 讳树数马 [huì shù shù mǎ]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18. 讳兵畏刑 [huì bīng wèi xíng]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19. 临文不讳 [lín wén bù huì]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20. 正谏不讳 [zhèng jiàn bù huì]
      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
  21. 自认不讳 [zì rèn bù huì]
      讳:隐讳。直截了当地承认,一点也不回避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