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à” 衲组词
- 衲徒 [nà tú]
僧人,僧众。
- 衲帛 [nà bó]
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 衲裙 [nà qún]
僧人的衣裳。宋苏轼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 衲衣 [nà yī]
1.僧衣。 2.代称僧人。 3.道袍。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 衲被 [nà bèi]
1.补缀过的被子。 2.宋杨亿写作时,喜以纸片摘录故事,而后缀缉成文,谓之“衲被”。
- 衲袍 [nà páo]
1.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2.指缝补过的旧衣。
- 衲衲 [nà nà]
濡湿貌。衲,通“纳”。语本汉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 衲衫 [nà shān]
1.宋代武士所穿的一种衫子。 2.僧衣。
- 衲锦 [nà jǐn]
古代的一种锦。常用以装裱书面。
- 衲线 [nà xiàn]
缝缀用的线。
- 衲头 [nà tóu]
补缀过的衣服。指破旧的衣服。
- 衲师 [nà shī]
指僧侣。
- 衲子 [nà zǐ]
僧人。
- 衲客 [nà kè]
僧人。
- 衲袄 [nà ǎo]
一种斜襟的夹袄或棉袄。
- 衲布 [nà bù]
又称“纳布”,汉语词语。
- 缁衲 [zī nà]
僧衣。借指僧侣。
- 祖衲 [zǔ nà]
僧衣。
- 山衲 [shān nà]
1.僧侣的衣服。 2.借指山中的僧人。
- 游衲 [yóu nà]
谓游方僧人。
- 野衲 [yě nà]
指山野中的僧徒。
- 一衲 [yī nà]
指一个僧人。衲,僧衣。
- 山水衲 [shān shuǐ nà]
宋代一种用缯彩裁剪制成的百衲式僧服。
- 僧衲 [sēng nà]
1.亦作“僧纳”。 2.僧衣。 3.指穿衲衣为僧。
- 百衲 [bǎi nà]
1.亦作“百纳”。指僧衣。衲谓补缀﹐百言其多。 2.见“百衲琴”。 本指僧衣,后指用多材料集成完整物的方式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法照《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 败衲 [bài nà]
破旧的僧衣。
- 补衲 [bǔ nà]
1.缝补,补缀。 2.指破旧的僧衣。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 禅衲 [chán nà]
1.僧衣。 2.以指僧人。
- 楮衲 [chǔ nà]
粗布僧服。
- 毳衲 [cuì nà]
毛织衲衣﹐僧人所服。
- 梵衲 [fàn nà]
僧侣。衲,僧徒的代称。
- 槁衲 [gǎo nà]
老僧。衲,僧衣,借指僧。
- 挂衲 [guà nà]
披上僧衣。谓出家为僧。
- 观音衲 [guān yīn nà]
黄袍的别称。
- 寒衲 [hán nà]
1.单薄的僧衣。 2.代指贫苦僧人。
- 老衲 [lǎo nà]
〈书〉年老的僧人,也用做老僧人的自称。
- 练衲 [liàn nà]
漂染过的僧衣。借指僧人。
- 磨衲 [mó nà]
袈裟名。
- 披衲 [pī nà]
披僧衣。谓出家为僧。
- 贫衲 [pín nà]
僧尼自称的谦辞。
- 千衲 [qiān nà]
指众僧。 衲,僧衣。
- 青衲 [qīng nà]
指僧衣。
- 百衲碑 [bǎi nà bēi]
指宋蔡襄所书《昼锦堂记》碑文。
- 百衲衣 [bǎi nà yī]
和尚的袈裟。因由许多小布片拼接缝成,故称:却爱山僧百衲衣。
- 红衲袄 [hóng nà ǎo]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 青衲袄 [qīng nà ǎo]
补缀过的青色夹衣﹐指贫民之服。亦借指贫民。
- 留衲戒奢 [liú nà jiè shē]
则。
- 拘挛补衲 [jū luán bǔ nà]
拘挛:互相牵扯;补衲:缝补连缀。形容诗文勉强拼凑而不自然。
- 破衲疏羹 [pò nà shū gēng]
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简朴。
- 千补百衲 [qiān bǔ bǎi nà]
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