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 笄组词
- 笄龄 [jī líng]
犹笄年。
- 笄珈 [jī jiā]
原指妇人首饰。亦代指妇女。
- 笄年 [jī nián]
谓女子成年。
- 笄丱 [jī guàn]
谓初成年之时。丱,童子束发成两角貌。汉 徐干《中论·修本》:“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终乎鮐背。”
- 笄总 [jī zǒng]
谓插笄束发。亦借指成年。
- 笄礼 [jī lǐ]
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
- 总笄 [zǒng jī]
指童年。
- 栉笄 [zhì jī]
用制栉之木所制的笄。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
- 折笄 [zhé jī]
春秋时晋士会(范武子)怒其子燮(文子)对长者不敬,以杖击之,折其委笄。委,周冠名;笄,结冠的簪子。见《国语.晋语五》。后用为训子的典故。
- 榛笄 [zhēn jī]
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
- 玉笄 [yù jī]
1.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 2.借指仙女﹑美女。
- 逾笄 [yú jī]
谓女子年龄超过十五岁。
- 委笄 [wěi jī]
委貌冠上的簪子。
- 未笄 [wèi jī]
旧指女子未成年。
- 始笄 [shǐ jī]
《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以“始笄”谓女子十五岁开始加笄束发,进入婚龄。
- 设笄 [shè jī]
谓用簪子束发。古代成年之礼。
- 桑笄 [sāng jī]
桑木做的簪子。谓首饰简朴。
- 初笄 [chū jī]
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笄”指女子成年。
- 刺笄 [cì jī]
战国时赵襄子姊前为代王妻,襄子欲并代,约代王在句注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赵王姊闻之,泣而呼天,摩笄自刺。代人怜之,将所死地名为摩笄之山。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又见《史记.赵世家》。
- 发笄 [fā jī]
女子丧装。“发”乃“髽”之误。
- 副笄 [fù jī]
古代贵族妇女的头饰。编发为假髻称副,假髻上所插的簪称笄。
- 及笄 [jí jī]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年已及笄
- 吉笄 [jí jī]
古代指行吉礼时所用的发簪。
- 加笄 [jiā jī]
谓以簪束发。古时女子十五岁始加笄,表示成年。
- 箭笄 [jiàn jī]
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的竹制簪子。
- 荆笄 [jīng jī]
用荆枝制成的发簪。借指贫妇。
- 磨笄 [mó jī]
1.磨利束发的簪子。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3.山名。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传说春秋末,赵襄子姊代君夫人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 摩笄 [mó jī]
1.春秋时﹐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既杀代王﹐使人迎其妇。代王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赵世家》。后因以“摩笄”称后妃殉国自杀。 2.山名。一名磨笄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赵襄子姊代王夫人摩笄自杀﹐代人怜之﹐名其地为摩笄山。
- 鬈笄 [quán jī]
女子的鬓髻和束发用的簪子。泛指女子容仪。
- 笈笄 [jí jī]
古代指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
- 及笄之年 [jí jī zhī nián]
15岁女孩的代称。
- 将笄之年 [jiāng jī zhī nián]
古时十四岁的女子。
- 及笄年华 [jí jī nián huá]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 折笄之杖 [zhé jī zhī zhàng]
笄:簪子。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