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ù” 笏组词
- 笏头履 [hù tóu lǚ]
古代的一种鞋子。头部高翘﹐形似笏板﹐故称。
- 笏头 [hù tóu]
1.宋人称方团球路花纹为“笏头”。 2.“笏头带”的省称。
- 笏床 [hù chuáng]
《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因以“笏床”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
- 笏架 [hù jià]
放笏的架子。
- 笏板 [hù bǎn]
即笏﹐手板。
- 笏头带 [hù tóu dài]
即球路带。
- 笏牀 [hù chuáng]
《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 中,神庆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从数十人,趋奏省闥。每岁时家宴,组珮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於其上。”后因以“笏牀”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清 赵翼《哭刘瀛波总戎》诗:“儒将风流铃阁静,郎君才藻笏牀联。”自注:“公三子皆荣仕。”
- 拄笏 [zhǔ hù]
见“拄笏看山”。
- 植笏 [zhí hù]
犹持笏。指为官。
- 整笏 [zhěng hù]
端正地握着朝笏。恭谨待命貌。
- 簪笏 [zān hù]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 瞻笏 [zhān hù]
南宋朝参仪式的一种。
- 缨笏 [yīng hù]
冠带和手板。亦借指官吏。
- 一笏 [yī hù]
1.笏为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长方形。后因以一笏表示物之狭长者。 2.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
- 牙笏 [yá hù]
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 靴笏 [xuē hù]
1.亦作“鞾笏”。 2.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 玄笏 [xuán hù]
墨锭。宋人以笏计墨,故称“玄笏”。
- 万笏 [wàn hù]
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 投笏 [tóu hù]
同“投版”。
- 爽笏 [shuǎng hù]
借指孤高有致的僚属。笏﹐大臣上朝时携带的手版。
- 绅笏 [shēn hù]
1.大带与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 2.指做官。
- 百笏 [bǎi hù]
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 板笏 [bǎn hù]
即笏,手板。
- 朝笏 [cháo hù]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 出笏 [chū hù]
犹言出脱。货物脱手;卖出。
- 典笏 [diǎn hù]
以笏典钱﹐极言清贫。
- 还笏 [hái hù]
1.唐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谏,帝不听。遂良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后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2.致仕,辞官。
- 击贼笏 [jī zéi hù]
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 搢笏 [jìn hù]
1.亦作“搢忽”。 2.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3.引申指朝见。
- 襕笏 [lán hù]
穿襕袍,执手板。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
- 冕笏 [miǎn hù]
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
- 木笏 [mù hù]
木制手板。唐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
- 袍笏 [páo hù]
1.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笏。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服用。 2.泛指官服。 3.借指有品级的文官。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 东笏社 [dōng hù shè]
军阀陈炯明在广东当权时期,陈姓家族所组成的大地主﹑官僚反动团体。
- 举笏击蛇 [jǔ hù jī shé]
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手板将蛇打死。比喻有胆识。
- 木笏司 [mù hù sī]
谓糊涂官。
- 拄笏看山 [zhǔ hù kàn shān]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秉笏披袍 [bǐng hù pī páo]
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 垂绅正笏 [chuí shēn zhèng hù]
绅:古时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笏:指朝笏,用于记事。垂下大带的末端,双手端正地拿着朝笏。形容朝廷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 满床叠笏 [mǎn chuáng dié hù]
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用以记事,指里指高官。床上堆积着高官所执的手板。比喻家门昌盛,做高官的很多。
-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执手板。袍笏登场,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员登台演戏,现在常用来比喻坏人上台,有贬义;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讽刺意 袍笏登场也等闲。——清. 赵翼《瓯北诗
- 一门百笏 [yī mén bǎi hù]
笏: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一家里有许多手拿笏板的大臣。形容旧时豪门贵族的兴盛状况。
- 朱衣象笏 [zhū yī xiàng hù]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 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