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áng” 藏组词
- 藏锋 [cáng fēng]
1.书法用语。谓笔锋隐而不露。 2.比喻才华不外露。
- 藏往 [cáng wǎng]
记藏往事于心中。意在作为来日之借鉴。
- 藏光 [cáng guāng]
比喻隐藏才华,不使外露。
- 藏娇 [cáng jiāo]
1.《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胶东王,指汉武帝刘彻。后以纳妾别居为“藏娇”。 2.指姬妾或妓女的住所。
- 藏用 [cáng yòng]
1.潜藏着的功用。语本《易.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孔颖达疏:“藏诸用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谓隐藏难知者而更显表其功用。 2.指暗藏其用意。
- 藏摧 [cáng cuī]
谓凄怆;悲伤。
- 藏修 [cáng xiū]
《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郑玄注:“藏谓怀抱之;修,习也。”后以“藏修”指专心学习。
- 藏否 [cáng fǒu]
品评。藏,通“臧”。
- 藏擪 [cáng yè]
遮藏。
- 藏舟 [cáng zhōu]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王先谦集解:“舟可负,山可移。宣云:‘造化默运,而藏者犹谓在其故处。’”后用以比喻事物不断变化,不可固守。
- 藏行 [cáng xíng]
1.亦作“藏幸”。 2.弈棋术语。意谓不露机锋﹑手段。
- 藏匿 [cáng nì]
匿:藏起来。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藏匿赃物是犯罪。
- 藏躲 [cáng duǒ]
躲藏;躲避。 躲藏;隐藏无处藏躲
- 藏头擫脑 [cáng tóu yè nǎo]
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藏彄 [cáng kōu]
见“藏钩”。
- 藏奸 [cáng jiān]
1.谓骨子里狡猾,心眼坏。 2.方言。不肯拿出全副精力或不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 藏书 [cáng shū]
1.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 2.储藏书籍。 收藏图书
- 藏掖 [cáng yē]
1.隐匿。 2.遮掩住的弊端。
- 藏识 [cáng shí]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 藏弆 [cáng jǔ]
见“藏去”。
- 藏户 [cáng hù]
仓库的出入口。
- 藏伏 [cáng fú]
潜伏,隐藏。
- 藏猫猫 [cáng māo māo]
见“藏猫儿”。
- 藏身 [cáng shēn]
安身。 躲藏;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无处藏身
- 藏头伉脑 [cáng tóu kàng nǎo]
同“藏头擫脑”。
- 藏去 [cáng qù]
1.亦作“藏弆”。 2.收藏。
- 藏幸 [cáng xìng]
见“藏行”。
- 藏擫 [cáng yè]
古代魔术的一种。变戏法。
- 藏钩 [cáng gōu]
古代的一种游戏。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 藏蓄 [cáng xù]
1.亦作“藏畜”。 2.收藏;蓄存。 3.隐藏。 4.指文章等蕴含的内容。
- 藏剧 [cáng jù]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昌都等地。14-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17世纪,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演出分“顿”(开场式)、“雄”(正戏)、“扎西”(结尾的集体歌舞)三部分。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现已有面部化装。剧目有《文成公主》、《朗莎雯波》、《洛桑王子》等。
- 藏踪 [cáng zōng]
隐藏行动踪迹。 隐藏行动踪迹
- 藏富于民 [cáng fù yú mín]
藏富于民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经济理论,是古代富民学说的延伸。藏富于民是现代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是现代文明的终极价值观。也是一种民主及国家强盛的现象。
- 藏书章 [cáng shū zhāng]
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
- 藏闷儿 [cáng mēnr]
捉迷藏。
- 藏仓小人 [cáng cāng xiǎo rén]
比喻进谗言陷害贤良的小人。
- 藏论 [cáng lùn]
巴利三藏所说者。
- 藏茗山 [cáng míng 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藏合 [cáng hé]
称重单位。
- 藏品 [cáng pǐn]
收藏的物品:私人~。
- 藏金阁 [cáng jīn gé]
藏金阁集团,以藏茶为主营方向,对传播藏文化、促进藏汉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
- 藏锋守拙 [cáng fēng shǒu zhuō]
藏着锋芒,低调做人。暗自充实自己,等有机会再一鸣惊人。
- 藏狗 [cáng gǒu]
藏狗原产中国西藏,也有人说其祖先是马士提夫犬。但事实该犬种目前仍散居在靠近尼泊尔及西藏高原的境内,一直为当地居民守护着家畜及村落。
- 藏鸦 [cáng yā]
比喻枝叶荫蔽。
- 藏鈎 [cáng gōu]
亦作“藏鉤”。亦作“藏彄”。古代的一种游戏。相传 汉昭帝 母 钩弋夫人 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 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三国 魏 邯郸淳《艺经·藏钩》:“义阳 腊日饮祭之后,叟嫗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校)胜负。”宋 梅尧臣《和腊前》:“土人熏肉经春美,宫女藏鉤旧戏存。”清 黄遵宪《赤穗四十七义士歌》:“彼仇人者巧藏彄,如椽银烛遍宅搜。”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
- 藏器 [cáng qì]
储藏才能;胸怀才学。器,用具,引申为才能器识。
- 藏独 [cáng dú]
藏独就是达赖和领主贵族想分裂西藏,要建立所谓“大藏区”的一帮团伙。
- 藏风 [cáng fēng]
汉族风水学术语。
- 藏书票 [cáng shū piào]
贴在书籍封面封底或书内的纸片,记有藏书日期和人名等,一般印制精美。
- 走藏 [zǒu cáng]
逃走躲藏。
- 左藏 [zuǒ cáng]
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 资藏 [zī cáng]
储藏的财物。
- 周藏 [zhōu cáng]
周密地掩藏。
- 赀藏 [zī cáng]
储藏的财物。赀,通“资”。
- 无底藏 [wú dǐ cáng]
取之不尽的库藏。佛教用以形容佛门奥旨。
- 衷藏 [zhōng cáng]
胸怀,内心。
- 冢藏 [zhǒng cáng]
冢圹。
- 中藏 [zhōng cáng]
1.内脏。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3.喻诗文内容。 4.中藏府的省称。
- 捉迷藏 [zhuō mí cáng]
1.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 2.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
- 珍藏 [zhēn cáng]
1.珍贵的收藏物。 2.珍视并收藏。
- 掌藏 [zhǎng cáng]
1.内官名。唐置。职掌宫内财物。 2.掌管三藏。
- 雉尾藏 [zhì wěi cáng]
比喻不能完全隐藏。
- 蕴藏 [yùn cáng]
蓄积深藏未露:矿物蕴藏极其丰富|人身蕴藏着巨大潜能。
- 藴藏 [yùn cáng]
积聚;深藏。
- 正藏 [zhèng cáng]
指心﹑肝﹑脾﹑肺﹑肾。
- 右藏 [yòu cáng]
帝王的内库之一。
- 猿藏 [yuán cáng]
指猿的巢穴。
- 余藏 [yú cáng]
1.谓多储财物。 2.储藏的财物。
- 遮藏 [zhē cáng]
遮蔽掩藏,使不外露。
- 盈藏 [yíng cáng]
充满库藏。
- 赢藏 [yíng cáng]
蓄藏的馀财。
- 遗藏 [yí cáng]
遗留下来的储藏之物。
- 翳藏 [yì cáng]
安葬。
- 一藏 [yī cáng]
1.梵语“藏”有包蕴意,故佛教谓一切教法为“一藏”。 2.指一部藏经。
- 掩藏 [yǎn cáng]
隐藏。 隐藏
- 冶藏 [yě cáng]
指财货。
- 肴藏 [yáo cáng]
储藏菜肴的仓库。
- 盐藏 [yán cáng]
用盐腌渍起来,以便贮藏。
- 淹藏 [yān cáng]
1.犹隐藏。 2.腌藏。用盐等腌渍以保藏。
- 雪藏 [xuě cáng]
1、冷藏;冰镇:雪藏汽水。3、比喻搁置不用:这几篇批评文章遭到雪藏。3、比喻有意掩藏或保留:球队把主力雪藏起来,关键比赛才派上场。
- 窨藏 [yìn cáng]
挖窖埋藏。
- 蓄藏 [xù cáng]
积蓄储藏。 储存
- 掖藏 [yè cáng]
收藏。
- 腌藏 [yān cáng]
腌渍储藏。
- 形藏 [xíng cáng]
1.指人的形体和内脏。 2.喻内部秘密﹑内情。
- 挟藏 [jiā cáng]
1.私藏;隐藏。 2.指挟带。
- 畜藏 [chù cáng]
积蓄储藏。
- 小藏 [xiǎo cáng]
汉少府的库钱。
- 袭藏 [xí cáng]
犹珍藏。
- 无尽藏 [wú jìn cáng]
1.佛教语。谓佛德广大无边,作用于万物,无穷无尽。《大乘义章》十四:“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苞含曰藏。” 2.泛指事物之取用无穷者。
- 乌斯藏 [wū sī cáng]
元明时对西藏的称呼。
- 无藏 [wú cáng]
1.不收藏;不储积。 2.不隐讳;不隐藏。
- 隈藏 [wēi cáng]
曲折隐蔽。
- 窝藏 [wō cáng]
隐匿暗藏:窝藏赃物。
- 委藏 [wěi cáng]
储藏东西的地方。
- 卫藏 [wèi cáng]
地区名。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四部。
- 土藏 [tǔ cáng]
1.谓挖土坑埋葬。
- 退藏 [tuì cáng]
1.退归躲藏;隐匿。 2.谓辞官引退,藏身不用。
- 逃藏 [táo cáng]
逃避隐藏。
- 弢藏 [tāo cáng]
隐藏。
- 帑藏 [tǎng cáng]
1.亦作“帑臧”。 2.国库。 3.指钱币﹑财产。
- 搨藏 [tà cáng]
囤积。
- 宿藏 [sù cáng]
指积年储藏的钱粮等财物。
- 寿藏 [shòu cáng]
生时所建的墓圹。
- 食藏 [shí cáng]
储藏食物的器具。
- 沈藏 [shěn cáng]
隐藏;藏匿。
- 神藏 [shén cáng]
1.中医学谓神气蕴藏于内腑。 2.针灸穴位名。
- 收藏 [shōu cáng]
1.收聚蓄藏;收集保存。
- 暗藏 [àn cáng]
隐蔽或隐藏。 隐藏;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暗藏枪支
- 百骸六藏 [bǎi hái liù cáng]
指整个躯体内外。
- 备藏 [bèi cáng]
收藏。
- 辟藏 [pì cáng]
打开藏书之府。
- 包藏 [bāo cáng]
包含;隐藏在里面:包藏祸心ㄧ他的眼神包藏着抑郁之情。
- 苞藏 [bāo cáng]
1.同“包藏”。 2.裹藏;隐藏。苞,通“包”。
- 保藏 [bǎo cáng]
把东西藏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保藏手稿ㄧ把选好的种子好好保藏起来。
- 壁藏 [bì cáng]
收藏在夹墙中。多指藏书。
- 闭藏 [bì cáng]
闭塞掩藏。
- 庇藏 [bì cáng]
犹隐藏。
- 别藏 [bié cáng]
1.另外贮存。 2.指另外贮存的钱。 3.指葬埋。
- 窜藏 [cuàn cáng]
隐匿;潜藏。
- 冬藏 [dōng cáng]
1.亦作“冬臧”。冬季农家把收获之物贮藏起来。 2.指某些鸟兽冬季迁徙或蛰伏。
- 摧藏 [cuī cáng]
①摧折心肝,形容极悲伤:摧藏马悲哀。②挫伤:拉捭摧藏。
- 二藏 [èr cáng]
1.佛教大藏经的简单分类法。即声闻藏(小乘经)和菩萨藏(大乘经)。 2.指佛藏与道藏。
- 椟藏 [dú cáng]
1.《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椟同“椟”。后因以“椟藏”比喻怀才。 2.缄藏。 3.指缄藏之物。
- 封藏 [fēng cáng]
封闭收藏。
- 府藏 [fǔ cáng]
1.旧时国家储存文书﹑财物之所。亦指贮藏的财物。 2.腑脏。五脏六腑的总称。府,通“腑”,藏,通“脏”。
- 伏藏 [fú cáng]
隐藏;潜藏。
- 抚藏 [fǔ cáng]
安葬。
- 盖藏 [gài cáng]
1.储藏。 2.指储藏的财物。 3.掩盖;隐藏。 4.犹窝藏。
- 弓藏 [gōng cáng]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尽艀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后因以“弓藏”指功成被弃。
- 鬼藏 [guǐ cáng]
玄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玄参》。
- 锢藏 [gù cáng]
犹储藏。
- 孤藏 [gū cáng]
1.指脾脏。古人用五脏配四时,肝配春,心配夏,肺配秋,肾配冬,独脾无所配,故称“孤藏”。藏,通“脏”。 2.指肾脏。藏,通“脏”。
- 光明藏 [guāng míng cáng]
佛教语。指佛性佛法之所在。
- 庋藏 [guǐ cáng]
收藏;置放。
- 归藏 [guī cáng]
1.三《易》之一,相传为黄帝所作。 2.敛藏。
- 含藏 [hán cáng]
包含;蕴藏。 包含;蕴藏每一个字都有其在意义上的含藏
- 厚藏 [hòu cáng]
富裕。
- 积藏 [jī cáng]
1.亦作“积臧”。 2.积存储藏。 3.指积存储藏的物资或钱财。
- 后藏 [hòu cáng]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
- 缄藏 [jiān cáng]
封存:严密缄藏。
- 慧藏 [huì cáng]
佛教经典分经﹑律﹑论三部分,是为三藏,亦称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论藏。
- 集藏 [jí cáng]
收集保藏;收藏:集藏品|明清家具集藏。
- 洁藏 [jié cáng]
使内脏清洁。藏,同“脏”。
- 窖藏 [jiào cáng]
在窖里储藏。如:保存鲜薯的最好办法是窖藏。
- 金刚藏 [jīn gāng cáng]
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 禁藏 [jìn cáng]
帝王宫中的库藏。
- 酒藏 [jiǔ cáng]
旧时专门为朝廷酿造和藏酒的机构。《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后 邵 中恶风,口不能言,去职数月。晧 疑其託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 卒无一语,竟见杀害,家属徙 临海。”《晋书·吕光载记》:“胡人奢侈,厚於养生,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矣。”
- 九藏 [jiǔ cáng]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 2.泛指内脏。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
- 弆藏 [jǔ cáng]
收藏。
- 掘藏 [jué cáng]
发掘他人埋藏之物。谓得意外之财。
- 冷藏 [lěng cáng]
把食物、药品等贮存在低温设备里,以免变质、腐烂:冷藏库。 为防食物腐烂变质而将其贮藏于低温设备中
- 窟藏 [kū cáng]
隐匿之所。
- 匮藏 [guì cáng]
用柜子珍藏。
- 丽藏 [lì cáng]
高丽版《大藏经》。
- 里藏 [lǐ cáng]
即内脏。
- 鳞藏 [lín cáng]
谓像鱼那样潜藏。
- 慢藏 [màn cáng]
疏于治理或保管。
- 敛藏 [liǎn cáng]
1.犹殓葬。敛,通“殓”。 2.收购储藏。 3.收藏。 4.蕴藏。
- 廪藏 [lǐn cáng]
廪蓄。
- 律藏 [lǜ cáng]
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 龙藏 [lóng cáng]
1.亦作“龙臧”。亦作“龙臧”。 2.《易.干》:“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臧”指潜藏勿用。
- 留藏 [liú cáng]
犹储存。
- 霾藏 [mái cáng]
埋藏﹔掩藏。
- 埋藏 [mái cáng]
1.掩埋尸体。 2.藏在泥土或其他细碎物体之中。 3.隐藏。
- 瞒藏 [mán cáng]
隐匿。
- 密藏 [mì cáng]
暗中收藏;秘密收藏。
- 迷藏 [mí cáng]
1.游戏名。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也称捉迷藏。 2.犹退隐。 3.指底细。
- 匿藏 [nì cáng]
隐藏。 隐藏;躲藏
- 内藏 [nèi cáng]
1.内库。多指宫内的仓库。 2.内脏。藏,脏。
- 屏藏 [píng cáng]
犹隐藏。
- 起藏 [qǐ cáng]
发掘埋藏之物。
- 迁藏 [qiān cáng]
迁徙宝藏。
- 儒藏 [rú cáng]
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 昂藏 [áng cáng]
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 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绣衣柱史何昂藏。——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 躲藏 [duǒ cáng]
隐藏,使人看不见。 隐藏,使人看不见过日本兵的时候,我躲藏在对门大山的岩壳里
- 腐骨之藏 [fǔ gǔ zhī cáng]
有势无形,无以聚气之地。 堪舆家认为,龙脉自千里之外发迹,奔腾而来,势止时,形会局合,龙虎抱卫,前有遮拦之水,后有拱托之山。即或平洋之地,也多盘旋砂水。
- 龟藏 [guī cáng]
1.将占卜所用龟甲珍藏起来。
- 五圣师藏 [wǔ shèng shī cáng]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 方便藏 [fāng biàn cáng]
《佛学大辞典》:佛之方便,包藏一切功德,故称曰方便藏。 经文教行信证二曰:“乘一切知船,浮诸群生海,圆满福智藏,开显方便藏。
- 良弓藏 [liáng gōng cáng]
比喻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
- 浅遇深藏 [qiǎn yù shēn cáng]
经意间的邂逅(人、事、物),却带来深刻的(记忆、影响、变革)。
- 煤藏 [méi cáng]
含有煤的矿藏。
- 本藏 [běn cáng]
本,即根本。本脏,以脏腑为根本的意思。
- 祧藏 [tiāo cáng]
指迁藏远祖神主。
- 玉韫珠藏 [yù yùn zhū cáng]
- 海洋矿藏 [hǎi yáng kuàng cáng]
用“聚宝盆”来形容海洋资源是再确切不过的。
- 夹藏 [jiā cáng]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隐藏起来。
- 搜藏 [sōu cáng]
将一些东西收集并保存起来。
- 捉藏猫 [zhuō cáng māo]
同“捉迷藏”。
- 征藏史 [zhēng cáng shǐ]
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犹今之秘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
- 窝藏罪 [wō cáng zuì]
在我国,指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隐蔽的场所或逃跑的条件,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如果双方事前通谋,则以共同犯罪论处。
- 收藏家 [shōu cáng jiā]
专门收藏书籍、字画、古玩等物品的人。
- 豹藏雾 [bào cáng wù]
典出汉刘向《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因以“豹藏雾”喻潜心修养,洁身自好。
- 归藏氏 [guī cáng shì]
即黄帝。
- 华藏世界 [huá cáng shì jiè]
佛教指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
- 甲藏用 [jiǎ cáng yòng]
蝤蛑的别名。俗称梭子蟹。
- 金藏云 [jīn cáng yún]
佛教语。金色的云气。
- 龙藏寺 [lóng cáng sì]
1.寺名。
- 深藏不露 [shēn cáng bù lù]
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
- 袖中藏火 [xiù zhōng cáng huǒ]
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 鱼腹藏书 [yú fù cáng shū]
人为故意制造神秘现象,欺骗无知的人。
- 卧龙藏虎 [wò lóng cáng hǔ]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深藏于心 [shēn cáng yú xīn]
深深的埋藏在心里,不说出来。
- 油藏评价 [yóu cáng píng jià]
对油气藏形成的可能性、特性、储量、质量等适时作出概率分析以及工程、经济方面的全面评价工作与过程。
- 薜萝藏虺 [bì luó cáng huǐ]
薜萝蔓草交缠芜杂,其中却藏着虺虫蛇蝎,让人森然惊惧且防不胜防。
- 徵藏史 [zhǐ cáng shǐ]
上古主管典籍之官。《庄子·天道》:“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陆德明 释文:“司马 云:‘徵藏,藏名也。’一云:‘徵,典也。’”成玄英 疏:“﹝徵藏史﹞犹今之祕书官,职典坟籍。”后特指 老聃。春秋 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 李 名 耳,字 伯阳。章炳麟《原道上》:“孔父 受业於徵藏史,韩非 传其书。”
- 金屋藏骄 [jīn wū cáng jiāo]
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 胸藏锦绣 [xiōng cáng jǐn xiù]
指某人拥有很高的才华。
- 暗藏玄机 [àn cáng xuán jī]
- 珠藏韫柜 [zhū cáng yùn guì]
“韫柜1”就是蕴藏在柜里。《论语 · 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柜而藏诸?”后比喻怀才待时。《张衡传 · 应闲》:“且韫柜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 棉里藏针 [mián lǐ cáng zhēn]
新词汇,形容棉织品市场不好。
- 心藏暗涌 [xīn cáng àn yǒng]
形容心里面藏着涌动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形容心里面藏着涌动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 锦里藏针 [jǐn lǐ cáng zhēn]
棉絮里面藏着针。
- 凤藏龙针 [fèng cáng lóng zhēn]
“凤”是人们美好想象的德禽,饮食业常用鸡来比喻。
- 智藏瘝在 [zhì cáng guān zài]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知来藏往 [zhī lái cáng wǎng]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 正法眼藏 [zhèng fǎ yǎn cáng]
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 韫椟藏珠 [yùn dú cáng zhū]
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 用舍行藏 [yòng shě xíng cáng]
用:任用;舍:不用;行:做事;藏:隐退。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亦称“用行舍藏”。儒家出世入世的观点,即一旦被任命就做官否则就引退
- 隐介藏形 [yǐn jiè cáng xíng]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 隐鳞藏彩 [yǐn lín cáng cǎi]
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 韫椟而藏 [yùn dú ér cáng]
韫椟: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 遗形藏志 [yí xíng cáng zhì]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邺架之藏 [yè jià zhī cáng]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
- 掩瑕藏疾 [yǎn xiá cáng jí]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 卧虎藏龙 [wò hǔ cáng lóng]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尾巴难藏 [wěi bā nán cáng]
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
- 笑里藏刀 [xiào lǐ cáng dāo]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形容外貌和善,内心狠毒 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水浒传》
- 退藏于密 [tuì cáng yú mì]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什袭珍藏 [shí xí zhēn cáng]
什:形容多;袭:量词,套,层。将物品层层包裹,珍重地藏好。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
- 神藏鬼伏 [shén cáng guǐ fú]
比喻变化莫测。
- 设彀藏阄 [shè gòu cáng jiū]
指设置圈套、暗藏机关以捉弄人。
- 深藏若虚 [shēn cáng ruò xū]
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原指精於卖货的商人隐藏宝货,不轻易让人看见。后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深藏简出 [shēn cáng jiǎn chū]
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 深藏远遁 [shēn cáng yuǎn dùn]
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逃避尘世而隐居。
- 善刀而藏 [shàn dāo ér cáng]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 神枢鬼藏 [shén shū guǐ cáng]
指神奇奥妙的兵书。
- 暗藏杀机 [àn cáng shā jī]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
- 昂藏七尺 [áng cáng qī chǐ]
昂藏:仪表雄伟、气度不凡的样子;七尺:七尺高的身躯。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包藏祸心 [bāo cáng huò xīn]
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祸心:害人之心。心里藏着坏念头瞧这家伙鬼鬼祟祟的样子,准知道他包藏祸心
- 包藏奸心 [bāo cáng jiān xīn]
犹言包藏祸心。
- 苞藏祸心 [bāo cáng huò xīn]
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 祸心:害人之心。心里藏着坏念头瞧这家伙鬼鬼祟祟的样子,准知道他包藏祸心
- 闭口藏舌 [bì kǒu cáng shé]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被褐藏辉 [bèi hè cáng huī]
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 避迹藏时 [bì jì cáng shí]
指逃避时世。
- 不藏不掖 [bù cáng bù yē]
指毫无保留。
- 藏奸卖俏 [cáng jiān mài qiào]
藏奸:心怀奸诈。心怀奸诈,故意装出媚态以诱人上当。
- 藏怒宿怨 [cáng nù sù yuàn]
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 藏头亢脑 [cáng tóu kàng nǎo]
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 藏器待时 [cáng qì dài shí]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怀藏才智勇武于身,以待可用之时施展
- 藏贼引盗 [cáng zéi yǐn dào]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 藏污纳垢 [cáng wū nà gòu]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藏锋敛锷 [cáng fēng liǎn è]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 藏修游息 [cáng xiū yóu xī]
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 藏头护尾 [cáng tóu hù wěi]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 藏巧于拙 [cáng qiǎo yú zhuō]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 藏弓烹狗 [cáng gōng pēng gǒu]
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 藏头露尾 [cáng tóu lù wěi]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比喻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
- 藏巧守拙 [cáng qiǎo shǒu zhuō]
拙:笨。有才能而不显露出来。
- 藏踪蹑迹 [cáng zōng niè jì]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 呆里藏乖 [dāi lǐ cáng guāi]
呆:痴呆,傻。外表呆头呆脑而内心却很机灵。
- 躲躲藏藏 [duǒ duǒ cáng cáng]
躲:避开,隐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
- 待价藏珠 [dài jià cáng zhū]
珍藏明珠,以待高价。比喻有真才实学,等待受人赏识而用。
- 遁迹藏名 [dùn jì cáng míng]
犹言隐居不出。
- 多藏厚亡 [duō cáng hòu wáng]
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 高举深藏 [gāo jǔ shēn cáng]
高高地举起,深深地躲藏。指避世隐居。
- 话里藏阄 [huà lǐ cáng jiū]
话里藏着哑谜儿。
- 积箧盈藏 [jī qiè yíng cáng]
箧:小箱子;盈:充满;藏:储存东西的地方。箱子堆积,仓库充盈。形容积聚的财物多。
- 家藏户有 [jiā cáng hù yǒu]
指家家都有。
- 金屋藏娇 [jīn wū cáng jiāo]
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表妹阿娇,并欲建金屋让她居住一事,后以“金屋藏娇”指纳妾
- 拉捭摧藏 [lā bǎi cuī cáng]
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
- 良贾深藏 [liáng gǔ shēn cáng]
好的生意人常把贵重之物深藏而不显露。也多比喻有真本事的人往往不轻易显露。
- 慢藏诲盗 [màn cáng huì dào]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 绵里藏针 [mián lǐ cáng zhēn]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 匿影藏形 [nì yǐng cáng xíng]
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躲藏起来,不被人发现
- 鸟尽弓藏 [niǎo jìn gōng cáng]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鸟打完了,就把弓收藏起来。比喻天下既定或大功告成之后,就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 剖腹藏珠 [pōu fù cáng zhū]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 剖开肚子收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红楼梦》
- 鞘里藏刀 [qiào lǐ cáng dāo]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 稔恶藏奸 [rěn è cáng jiān]
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万钟之藏 [wàn zhōng zhī cáng]
钟: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形容储藏财物非常多。
- 中心藏之 [zhōng xīn cáng zhī]
中心:心中。埋藏在心里。
- 韫匵而藏 [yùn dú ér cáng]
韫匵:藏在柜子里。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 韫匵藏珠 [yùn dú cáng zhū]
韫:藏;匵:木匣子。把珠宝藏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拼音 “zàng” 藏组词
- 藏香 [zàng xiāng]
西藏一带所产的一种线香,原料用檀香,芸香﹑艾等,颜色有黑﹑黄两种,藏族用来敬佛。
- 藏历年 [zàng lì nián]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一般在藏历年正月一日。除夕夜,家家房顶上燃起象征吉祥的松脂,门窗挂“祥布”,桌上陈列“竹素琪玛”的五谷斗等。初一凌晨,家庭主妇去河边井边背回一桶“吉祥水”,让全家起床洗漱;白天闭门欢聚,互不访问。初二起,亲戚好友互相拜年,互献哈达,还上林卡游玩,演藏戏,跳锅庄舞和弦子舞等。
- 藏青 [zàng qīng]
蓝中带黑的颜色。 颜色名。蓝而近黑
- 藏红花 [zàng hóng huā]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有鳞茎。花淡紫色,可入药。原产欧洲,由西藏传入内地,故称。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 藏历 [zàng lì]
阴阳历的一种。中国藏族地区所用的历法。始于9世纪初。基本上与夏历相同。以五行﹑阴阳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计年,每六十年一轮替,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二十四节气,月有大小,三年一闰。因受宗教影响,日数有缺有重,“凶日”可除去,“吉日”可重复。与夏历定朔不同,而是定望。即固定“望”必须在每月十五。这样,朔就不一定为初一。与夏历的日序可能相差一天。采用干支纪年,以阴阳五行相配代替十干,再与十二支相配。每月的日数有重有缺。如初四为吉日,可连续两个初四。相反凶日可缺,如初七凶日,初六过后便是初八。藏历岁首在正月元旦。近年以来
- 藏蓝 [zàng lán]
蓝中略带红的颜色。 蓝里略透红色
- 藏传佛教 [zàng chuán fó jiào]
俗称“喇嘛教”。中国佛教的一支。由7世纪印度传入的大乘密教与西藏地区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而成。13世纪传入蒙古族地区。主要教派有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等。传播于中国藏、蒙古、土、裕固族地区,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国等地也有传播。
- 藏青果 [zàng qīng guǒ]
诃子(hēzǐ)。
- 藏羚羊 [zàng líng yáng]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 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
- 藏原羚 [zàng yuán líng]
哺乳动物,体长约1.1米,尾很短,雄的有角,向上向后弯曲,末端又向上,有横棱,毛灰褐色。生活在高原和荒漠、草原上。
- 藏香鸡 [zàng xiāng jī]
鸟纲鸡形目雉科。藏香鸡生长在海拔3200-4000多米的高原上,藏香鸡做为高海拔地区养禽业中的当家品种,有人这样形容藏香鸡:“草原鸡的自然,乌鸡的滋养,珍珠鸡的玲珑,取之精华,集之大成,世界脊梁上,孕育出这鸡界的珠穆朗玛。具有各种特色的鸡蛋,为人们提供廉价优质的动物蛋白。
- 藏药 [zàng yào]
藏医所用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
- 藏医 [zàng yī]
藏族的传统医学。
- 五藏 [wǔ zàng]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 唐三藏 [táng sān zàng]
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高僧称为三藏法师。
- 释藏 [shì zàng]
即大藏经。也称一切经。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参见“大藏经”﹑“一切经”。
- 守藏 [shǒu zàng]
1.贮藏保管。《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 宝藏 [bǎo zàng]
①储藏的珍宝财富,多指矿产:地下宝藏。②储藏财宝的库房: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 漕藏 [cáo zàng]
指漕米仓库。
- 大藏 [dà zàng]
指大藏经。
- 道藏 [dào zàng]
中国道教经典的总集。道经从六朝开始汇集,唐代开元(713-741)中汇辑成“藏”,并编有《三洞琼纲》目录。宋初有《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其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的《政和万寿道藏》。明代的《正统道藏》包括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书,为现今通行本。内容十分广泛,除道教经书外,还涉及医学、化学、生物、体育、保健以及天文、地理等其他论著。
- 地藏 [dì zàng]
埋葬于地。
- 佛藏 [fó zàng]
佛教经典的总称。通称“大藏经”﹑“一切经”。
- 六藏 [liù zàng]
六腑。《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成玄英疏:“六藏,六腑也,谓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或以心﹑肝﹑脾﹑肺﹑肾﹑命门为“六藏”。
- 三藏 [sān zàng]
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 西藏 [xī zàng]
全称“西藏自治区” ,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以畜牧为主,牦牛为主要畜种,交通以公路为主,是中国的经济落后地区。 全称“西藏自治区” ,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
- 催藏 [cuī zàng]
脏腑的意思。动词,表示极度伤心。
- 黄檗藏 [huáng bò zàng]
Huangbozang 日本山城州宇治郡黄檗山宝藏禅院沙门铁眼(道光)在1669~1678年募刻,又名《铁眼藏》。
- 五藏神 [wǔ zàng shén]
1.亦作“五脏神”。 2.道教谓五脏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肾神﹑脾神。合称“五藏神”。见《黄庭内景经.心神》。
- 川藏公路 [chuān zàng gōng lù]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等地。长2410千米,为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曾名康藏公路。1954年通车。沿途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冰雪期长,筑路工程艰巨。是西藏同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之一。
- 大藏经 [dà zàng jīng]
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和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的说教)、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规)、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汉、藏、蒙、满、西夏、日和巴利文等多种文本。
- 地藏王 [dì zàng wáng]
即地藏菩萨。
- 地藏菩萨 [dì zàng pú sà]
菩萨名。佛经说他受释迦佛嘱托,在弥勒出生前,自誓渡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常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 地藏节 [dì zàng jié]
俗谓阴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节。
- 汉藏语系 [hàn zàng yǔ xì]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包括汉语、藏缅、苗瑶、壮侗语族。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 三藏法师 [sān zàng fǎ shī]
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在中国,对来自印度、西域的佛典进行汉译的僧侣,常尊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藏法师为玄奘法师,但常被误会这是玄奘专有的称号,实际上除了玄奘之外,著名的三藏法师尚有鸠摩罗什法师、实叉难陀法师、求那跋陀法师、大广智不空法师、菩提灯法师、安世高法师等等。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师为灵仙法师。
- 西藏芋兰 [xī zàng yù lán]
西藏芋兰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西藏芋兰的块根,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带下赤白症状。
- 嘉绒藏族 [jiā róng zàng zú]
嘉绒在甘孜州丹巴县、康定县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
- 五藏六府 [wǔ zàng liù fǔ]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亦作“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