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字典解释
拼音 “hàn” 汗组词
汗禢儿 [hàn tà ér] ∶贴身穿的中式小褂。〈方〉∶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汗渍 [hàn zì] 汗迹:衬衣上留下一片片汗渍。 汗珠 [hàn zhū] 成滴的汗。 呈水珠状的汗水。也叫汗珠儿 汗污 [hàn wū] 1.混合着汗水的污垢。 2.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 汗珠子 [hàn zhū zi] 成滴的汗。也叫汗珠儿。 呈水珠状的汗水。也叫汗珠儿 汗颜 [hàn yán] 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深感汗颜丨汗颜无地(羞愧得无地自容)。 汗马功 [hàn mǎ gōng] 见“汗马之功”。 汗牛马 [hàn niú mǎ] 见“汗马牛”。 汗漉漉 [hàn lù lù] 汗水浸湿的样子。 汗淋淋 汗水 [hàn shuǐ] 汗(指较多的):汗水湿透衣衫。 汗血马 [hàn xuè mǎ]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 汗位 [hàn wèi] 指最高统治者之位。 汗腺 [hàn xiàn] 皮肤中分泌汗的腺体。汗腺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增减。 汗褟儿 [hàn tār] 〈方〉夏天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汗液 [hàn yè] 汗。 汗漫 [hàn màn] 〈书〉①广泛,无边际:汗漫之言。②形容水势浩荡。 汗塌 [hàn tā] 见“汗褟”。 汗羞 [hàn xiū] 因羞惭而流汗。形容极度羞愧。 汗粒 [hàn lì] 汗珠。 汗血驹 [hàn xuè jū] 即汗血马。 汗衣 [hàn yī] 即汗衫。 汗马 [hàn mǎ] 1.战马奔走而出汗。喻指劳苦征战。 2.骏马。亦指战马。 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韩非子.五蠹》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史记.晋世家》蔡氏当先有汗马功劳,不可令其无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汗溶溶 [hàn róng róng] 汗流貌。 汗牛 [hàn niú]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汗马牛 [hàn mǎ niú] 马﹑牛因拉车运书而出汗。形容书极多。 汗毛孔 [hàn máo kǒng]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 汗淋淋 [hàn lín lín] (汗淋淋的)形容汗水往下流的样子:他跑得浑身汗淋淋的。 汗邪 [hàn xié] 谓人高烧出汗,神智昏迷,语言错乱的现象。俗谓中邪。多用来骂人头脑不清,胡言乱语。 汗青 [hàn qīng] 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②史册。 汗下 [hàn xià] 汗流而下。形容惭愧﹑恐惧或焦急。 汗漫游 [hàn màn yóu]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汗药 [hàn yào] 蒙汗药。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 汗洽 [hàn qià] 见“汗出洽背”。 汗褟 [hàn tā] 1.亦作“汗塌”。 2.方言。贴身穿的中式小褂。 汗涔涔 [hàn cén cén] 汗流貌。 汗栗 [hàn lì] 因恐惧而出汗。 汗巾 [hàn jīn] 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带。 汗浸浸 [hàn jìn jìn] 汗水浸湿貌。 汗鳖 [hàn biē] 汗邪。 汗褂儿 [hàn guàr] 汗衫。∶旧式大襟有袖的汗衫 汗挂 [hàn guà] 1.亦作“汗褂”。 2.即汗衫。 汗瘢 [hàn bān] 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汗泚 [hàn cǐ] 出汗。多形容羞惭。 汗斑 [hàn bān] 1.汗碱。2.花斑癣。 汗夾 [hàn jiā] 方言。夹背心。 汗孔 [hàn kǒng]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出来。也叫毛孔。 汗碱 [hàn jiǎn] 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汗干后留在衣帽等上面的白色痕迹 汗脚 [hàn jiǎo] 出汗的脚;脏脚。 汗八里 [hàn bā lǐ] 元代的大都(今北京市)突厥语称之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城﹑汗城。 汗酒 [hàn jiǔ] 烧酒的别称。因其是蒸馏酒,酿造时蒸气聚滴,如汗流出,故称。 汗背心 [hàn bèi xīn] 贴身穿的无袖无领的上衣。 汗汗 [hàn hàn] 水广大无际貌。 汗津津 [hàn jīn jīn] (汗津津的)形容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津津的头发丨脸上汗津津的。 汗迹 [hàn jì] 汗水的痕迹。 汗慄 [hàn lì] 见“汗栗”。 汗袷 [hàn jiá] 方言。夹背心。 汗水涔涔 [hàn shuǐ cén cén] 形容汗流淌,汗水不断往下流。
阿富汗 [ā fù hàn] 西亚内陆国。东与中国相邻。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1769多万(1993年)。首都喀布尔。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干旱少雨。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自汗 [zì hàn] 中医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所致。 朱汗 [zhū hàn] 《汉书.武帝纪》“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为典,形容骏马的优良特性。 珠汗 [zhū hàn] 汗珠。 赭汗 [zhě hàn] 1.面红流汗。 2.指骏马的汗水。 3.借指骏马。 战汗 [zhàn hàn] 1.恐惧出汗。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 油汗 [yóu hàn] 1.皮肤分泌的油脂和汗液的混合物。 2.方言。即蚜虫。 盐汗 [yán hàn] 指汗。因其味咸,故称。 血汗 [xuè hàn] 1.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劳动。 2.古代大宛国出良马﹐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名“汗血马”。后因以指骏马身上的汗。 3.症候名。中医指出汗淡红如血。多由火热炽盛﹐迫血外溢所致。 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劳动 虚汗 [xū hàn] 由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由于体虚或患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出汗现象,如休克、昏厥、结核病等都有出虚汗的症状 渥汗 [wò hàn] 焐汗。受风寒的病人,服药后盖上棉被,使出汗。渥,用同“焐”。 透汗 [tòu hàn] 湿遍全身的汗水。如:透汗出后,浑身舒畅。 惕汗 [tì hàn] 惶恐而汗出。 石汗 [shí hàn] 因空气湿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扇汗 [shàn hàn] 缠在马衔铁镳旁的饰巾。《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毛传:“幩,饰也;人君以朱缠镳扇汗,且以为饰。”一说即马衔外铁。陆德明释文:“镳,表骄反,马衔外铁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白汗 [bái hàn]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表汗 [biǎo hàn] 发汗。 发汗 拨汗 [bō hàn] 骏马名。 惭汗 [cán hàn] 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出汗 [chū hàn] 分泌并流出汗液。 分泌并流出汗液 喘汗 [chuǎn hàn] 喘气流汗。 发汗 [fā hàn] (用药物等)使身体出汗。 佛汗 [fó hàn] 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赶汗 [gǎn hàn] 〈方〉为治感冒,喝很烫的茶水或喝有发汗作用的流质使出汗。 古儿汗 [gǔ ér hàn] 西辽﹑蒙古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颢汗 [hào hàn] 广博浩大貌。 骇汗 [hài hàn] 因受惊、恐惧而出汗:奔走骇汗,羞愧俯伏。 滈汗 [hào hàn] 水长流貌。 灏汗 [hào hàn] 犹灏瀚。 麾汗 [huī hàn] 犹洒汗。谓汗流如注。形容天气的闷热。 黑汗 [hēi hàn] 1.黑色汗水。亦谓掺杂着污秽的汗水。 2.中兽医病名。马血脉壅滞之症。多由久热伤血,瘀血滞气积于心胸所致。症状为神昏头低﹑浑身肉颤﹑汗出如浆﹑气促喘粗﹑步行如醉﹑口色红燥﹑脉象洪数等。治以宁心安神﹑镇惊止汗为主。 涣汗 [huàn hàn] 1.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2.指发号施令。 3.犹流布。 4.光亮鲜丽貌。 惶汗 [huáng hàn] 恐惧汗下。 恚汗 [huì hàn] 谓怨恨惶恐。 鞯汗 [jiān hàn] 鞍鞯。其饰垂于马的汗沟处,故称。 浪汗 [làng hàn] 纵横散乱貌。 库汗 [kù hàn] 复姓。唐有库汗绩。见《通志.氏族五》。 愧汗 [kuì hàn] 〈书〉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到了极点:忆及往事,不胜愧汗。 烂汗 [làn hàn] 光辉灿烂貌。 媿汗 [kuì hàn] 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极。 老麻汗 [lǎo má hàn] 方言。大汗。 满番汗 [mǎn fān hàn] 即古沛水。距鸭绿江入海不远处。 流汗 [liú hàn] 1.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 2.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 流夜汗 [liú yè hàn] 夜里睡觉时出汗。也叫盗汗。 落汗 [lào hàn] 身上的汗水消下去:累了半天,等落了汗再接着干吧。 漫汗 [màn hàn] 1.广大貌。 2.散乱貌。 赧汗 [nǎn hàn] 谓因羞惭而流汗。 蒙汗 [méng hàn] 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 捏把汗 [niē bǎ hàn] 见“捏一把汗”。 破落汗 [pò lào hàn] 1.亦作“破落韩”。亦作“破六韩”。 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落汗拔陵。见《魏书.肃宗纪》。《北史》作“破落韩”,《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韩”。 颡汗 [sǎng hàn] 额上冒汗。表示惭愧﹑惶恐。 青汗 [qīng hàn] 即青简。借指史册。古代用竹简记事﹐制简须用火烤﹐去竹汗﹐取其易书﹐且可免虫蛀﹐因称“青汗”或“汗青”。 出虚汗 [chū xū hàn] 中医称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的病证。 濛汗 [méng hàn] 即蒙汗药。一种置人饮食中使之昏倒的药。《白雪遗音·马头调·这封书儿》:“壶中酒,不用濛汗即是药。” 寝汗 [qǐn hàn] 眠中出汗,即盗汗。 暴汗 [bào hàn] 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 腼汗 [miǎn hàn] 羞得脸上出汗。 心汗 [xīn hàn] 症名。指心窝部多汗的症候。
止汗药 [zhǐ hàn yào] 止汗的药剂。 止汗的药剂 血指汗颜 [xuè zhǐ hàn yán] 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逼汗草 [bī hàn cǎo] 香草名。散发的香气能驱除汗液气味。 赤汗马 [chì hàn mǎ] 即汗血马。汉武帝时伐大宛得千里马,其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马”泛指名马。 蒙汗药 [méng hàn yào] 戏曲、小说中常见的一种麻醉性质的东西,能使人失去知觉:酒里放有蒙汗药。 热汗涔涔 [rè hàn cén cén] 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敛汗丹 [liǎn hàn dān] 生地3钱,玄参3钱,荆芥1钱,白芥1钱,苏子1钱,五味3分,桑叶7片。 赧然汗下 [nǎn rán hàn xià] 因惭愧而脸红。 为之汗颜 [wéi zhī hàn yán] 因为某事感到令人出汗。 指感到不好意思。惭愧,会觉得对不起别人,或者觉得丢人。 绣汗巾儿 [xiù hàn jīn ér] 经过整理的西河大鼓传统曲目。 大汗出 [dà hàn chū] 大量出汗之意。 濈然汗出 [jí rán hàn chū] 阳明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 令人汗颜 [lìng rén hàn yán] 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血汗钱 [xuè hàn qián] 比喻经过艰苦地辛勤劳动挣来的钱。 香汗淋漓 [xiāng hàn lín lí] 简单说是女的流了好多汗。 把女的汗水称为香汗。 手足汗出 [shǒu zú hàn chū]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治疗。
枕戈汗马 [zhěn gē hàn mǎ]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凶喘肤汗 [xiōng chuǎn fū hàn] 形容疲乏到极点。 握两手汗 [wò liǎng shǒu hàn] 形容非常震惊、害怕或担心。 提剑汗马 [tí jiàn hàn mǎ] 汗马:所骑战马奔驰出汗。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大汗淋漓 [dà hàn lín lí] 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大汗涔涔 [dà hàn cén cén] 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汗洽股栗 [hàn qià gǔ lì]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汗颜无地 [hàn yán wú dì] 汗颜:脸上出汗。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 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后汉书.伏皇后纪》 汗流夹背 [hàn liú jiā bèi]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同“汗流浃背”。 汗青头白 [hàn qīng tóu bái] 指书写成,人也老了。 汗血盐车 [hàn xuè yán chē]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汗如雨下 [hàn rú yǔ xià]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汗牛塞屋 [hàn niú sāi wū]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非常多。 汗下如流 [hàn xià rú liú] 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淌。形容极其羞愧的心情。也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 汗马功劳 [hàn mǎ gōng láo]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又有徒党传习,日不 暇给,又其书汗牛充栋。——宋. 陆九渊《与林叔虎书》 汗出沾背 [hàn chū zhān bèi] 沾:浸湿。汗水沾湿了脊背。形容天气炎热或人极度惊慌或惭愧。 汗不敢出 [hàn bù gǎn chū]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黑汁白汗 [hēi zhī bái hàn] 形容辛勤劳动的汗水。 挥汗如雨 [huī hàn rú yǔ]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涣汗大号 [huàn hàn dà hào] ①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指帝王发布号令。 愧汗无地 [kuì hàn wú dì] 愧汗:因惭愧而流汗。惭愧得无地自容。 纶言如汗 [lún yán rú hàn] 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 袂云汗雨 [mèi yún hàn yǔ] 形容行人之多。 赧颜汗下 [nǎn yán hàn xià] 脸发红,额头流汗。形容羞愧到了极点。 捏一把汗 [niē yī bǎ hàn]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因担心而心情极度紧张,手心出汗 胸喘肤汗 [xiōng chuǎn fū hàn] 形容疲乏到极点。 汗马功绩 [hàn mǎ gōng jì]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汗马勋劳 [hàn mǎ xūn láo]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拼音 “hán” 汗组词
成吉思汗 [chéng jí sī hán]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1227年,在灭西夏前夕病死军营中。后被追尊为太祖。 克汗 [kè hán] 即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可汗 [kè hán] 1.亦作“可罕”。 2.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开始出现于5世纪初,宋元以后简称汗。 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的称号
伊儿汗国 [yī ér hán guó]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