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
怡然自得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yí rán zì dé
成语注音:ㄧˊ ㄖㄢˊ ㄗㄧˋ ㄉㄜˊ
成语简拼:yrzd
成语解释: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怡,不能读作“tái”。
成语辨形:怡,不能写作“恬”。
成语辨析:~和“悠然自得”;都含有“自觉得意”的意思。但~偏重在“怡然”;用于强调精神愉快;“悠然自得”偏重在“悠然”;用于强调悠闲。
近 义 词:自得其乐 得意洋洋 踌躇满志
反 义 词:胆战心惊 心烦意乱 怅然若失
成语造句:刘厚守听了,怡然自得,坐在椅子上,尽兴地把身子乱摆,一声也不响。(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英语翻译:happy and pleased with oneself
日语翻译:ゆうゆう自適(じてき)
俄语翻译:благодушествовать <с довольным видом>
词典解释:查询怡然自得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