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成语注音:ㄑㄧㄢˊ ㄅㄨˋ ㄅㄚ ㄘㄨㄣ ,ㄏㄡˋ ㄅㄨˋ ㄓㄠˊ ㄉㄧㄢˋ
成语简拼:qbbchbzd
成语繁体:前不巴邨,后不着店
成语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三个商量道:‘没来由看使枪棒,恶了这厮!如今闪得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却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左右无靠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成语造句:茅盾《如是我见我闻》:“往往半路‘抛锚’,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如果修理无效,那简直叫天不应。”
英语翻译:with no village ahead and no inn behind
词典解释查询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