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杖则走
大杖则走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dà zhàng zé zǒu
成语注音:ㄉㄚˋ ㄓㄤˋ ㄗㄜˊ ㄗㄡˇ
成语简拼:dzzz
成语繁体:大杖則走
成语解释: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挨打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造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可怪这狄希陈且莫说大杖则走,就是在严父跟前尚且如此。”
英语翻译: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词典解释:查询大杖则走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